第五百六十章 行进中的机械化
李玄清的话在后来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变成了现实,因为帝国军政两方对于这种贩卖人口和抢劫人口的纵容和袒护,李玄清所言的五年内抓回来一千万人口的话虽然没有实现,但是却真的给中原添加了尽七百万天竺人,而且在后来国民警卫队放松了对于人口年龄、性别的限制之后,只要不是老弱之人,基本上都是照单全收,这样就等于更加刺激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搬迁。而内阁这边为了应对这种大规模外来人口的剧增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专门出台了十几种政策下发中原和周边负责接收天竺人的省份,要求各地布政使衙门严格遵守内阁的关于五年内不允许天竺人走出特定区域的政策,并对大唐百姓也采取了类似的隔离政策。不过这些政策的时效都是五年,也就是说五年以后不仅仅这些天竺人口可以在帝国的运作之下缓慢的变成自己人,而且还允许他们和帝国百姓自由接触,甚至可以自由走动。这样一来的话等于给了帝国五年的时间来充分压榨这些人的剩余劳动力。事实上这些天竺人也被重点分配到那些危险性高的采矿业等和劳动强度大的大型户外工作,在国民警卫队的全程押送之下为帝国工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人力资源。
李玄清将这件事全权交给岑天时和徐天翔处理,自己则和巧兮一头扎进了大型机械实用化之中。虽然就目前看来工业革命已经在中华大地扎下根来,大唐甚至已经建立起全套的工业门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在机械使用化的道路上依旧是行进缓慢。甚至就连最简单的车辆的投放和使用上,都无法达到李玄清的要求。虽然用蒸汽机带动的车辆看起来丑陋不堪而且不论是速度还是载运量都无法和后世的内燃机驱动的机车相比,但是毕竟机器已经有了取代人工和畜力的能力,这个如果能够推广开来的话必然可以极大地减轻原本就缺失的劳动力负担。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巧兮在皇室资产下属的所有产业当中颁布了一条新的命令,并且要求张强在年底之前做到,凡是皇室资产内部的交通运输、人员和物资流动、生产等等涉及到二十一个大小工业环节,机器使用率必须要达到五成左右,剔除原本沉淀累计在各个环节当中的多余人手投向市场,从皇室资产开始率先普及机械化。
可以说这道命令让张强一开始还以为巧兮打算裁撤皇室资产的规模,但是在后来的解释当中张强却逐渐摸清楚了李玄清夫妇的意思,用机器代替部分人工的同时增加流通领域对于车辆的使用率,这对于目前帝国内部各个工业行业流行用人海战术来建设施工和投入产出相比,无疑更加节省人力成本也能够提供效率。所以在张强的操持之下,不仅仅宝马厂在扩建了一个分厂之后全力开工,深州的大型制造业中心也开始研究生产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然后率先在皇室资产内部进行机械化的普及工作,大量的机械在天启十年被生产出来然后投入到皇室资产的各大下属工厂企业当中,与此同时皇室资产也逆市进行了第一波大规模裁员,根据后来张强的统计,天启十年的后半年,皇室资产内部就减员裁员约计两万多人。而这两万多人可不是普通人,基本上都是在部分岗位待了不少年的老资格工人,他们基本上刚刚走出皇室资产下属的各厂区就被其他各家工厂直接挖走。由此大唐帝国内部第一次大规模的产业工人转移也从此开始。
不过在随后各大家族工商界各层却开始逐渐注意到皇室资产这么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在内阁当年逐渐下达了一项奇怪的命令,那就是要求北方工业带和中原等地各城市在五年内逐渐淘汰市内马车等畜力车辆,改由动力车辆来替代,同时吩咐交通部和警卫部联合组建的交通巡捕大队负责管辖交通秩序,这样一来按照后世的规则建立起来的交通制度纷纷出台,所有交通道路陆续按照后世的规则进行往来区分。
内阁在半年时间内将这项规则进行细化然后分级管理,这样一来整个帝国大部分城市都在这半年里得到了巨大改变,崭新的道路行进体系以及法规体系也迅速建立起来,参议院甚至为此连续半年不断审议这项交通法规。当天启十年的国庆日全国首批已经完善交通制度的城市街头身穿崭新制服的交通巡捕上街执勤之后,所有的帝国百姓都恍然明白,只怕一个属于机械化的社会随着这些交通法规的实施已经走进了百姓的生活当中。
不过在这半年的时间倒是让其他各大家族逐渐明白过来李玄清和帝国高层到底想要做什么了,在大量的天竺战俘进入中原等地,让帝国百姓可以从繁杂当中解放出来之后,需要他们从事的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逐渐普及,各式各样的技术学院开始受到全社会的热捧,司机、机器修理以及各式各样的机械专业证书走进各行各业。包括各城市为此建立起来的公交系统都需要庞大的人力去应对,整个大唐帝国因此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宝马厂和皇室在深州的机器制造集团成为第一波收益的对象,而在各大家族反应过来之后围绕着这个产业链上下游开始兴旺发达,各式各样的机器几乎每天都在往市场上推,一时之间原本发展缓慢的机器设备产业迅速发展,各大商行等等行业也开始瞄上了直道运输的车辆市场,为此排队在宝马厂排队。
而此时财政部和工商部联合制定的下发的补贴政策也开始在各地实施,虽然这些政策针对的是广大个体和百姓,但是这一波推广之后那些从事农耕和个体运输等行业却因此受益匪浅。
“大哥哥,这一波国内市场的拓展只怕持续到明年年底也就基本到位了,我们这一波拉动虽然除了很多好成绩,但是为此带来的财政压力只怕也不小,而且大量的补贴发下去也带动物价上涨从而使得民间出现通货膨胀了。”巧兮说着也叹息道:“说到底还是内部市场过于狭小,否则的话就凭如今重点规模哪里是后世农机下乡的规模的千分之一啊。”
“其实巧兮你算的不对。”李玄清拉着巧兮坐下来笑道:“巧兮你没发现如今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金银入超吗?这些金银虽然因为唐币的缘故囤积在钱庄,但是金钱却切切实实的发放到帝国民间了,这样一来其实民间不仅仅有大量的沉淀资金,而且还会让我们的资金总量逐渐超过我们的经济规模,所以我最近都在想办法未雨绸缪。”
巧兮笑道:“如果这样算的话那倒也不错,至少这样一来我们每年就不用大量发行债券来消弭这种压力了。”财政部每年发行大量债券主要也是起到收拢民间大量的资金,使得在民间流通的资金保持适量的规模,借此来平抑物价,防止因为入超严重导致通货膨胀,毕竟内部市场狭小一旦有大量现金在流通必然带来物价飞速上扬,这样就给帝国带来严重影响。只不过靠发行大量债券这种办法却给帝国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为经济建设带来了巨量的资金,但是每年的利息却让财政部和钱庄为此每每愁眉苦脸。
“债券还是要发的,毕竟如今帝国需要从事大型基础建设太多了,光靠每年的财政预算根本无法满足,而我们又无法在此时取消金本位,像后世那样超发货币。”李玄清道:“机械补贴虽然总体发放金额巨大,但是其实对于如今的帝国而言倒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却在缓慢的提升物价,让最终的百姓因此得到实惠。”李玄清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矛盾,但是巧兮和他毕竟是后世来客,有着超越千年的学识和见识,自然一瞬间就明白自己的丈夫到底在想什么。李玄清这是要用这种办法缓慢推动物价上涨,一方面减轻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让这些金钱财富通过这种办法流到百姓口袋之中。简单说就是通过财政返还的办法将帝国在海外的贸易所得惠及更多百姓,虽然这种补贴暂时也正是在中原等地实施,庞大的西北地区暂时还不在这种补贴范围之内,但是按照帝国的政策推广的速度来看迟早都会进入西北等地的。
“这样一来的话粮价也会跟着上扬,不过也好,金钱财富只有不断流通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巧兮点头笑道:“只怕这源源不断的粮食也会成为帝国剩余最多的物资了。”
“粮价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也只有粮价下降才能够让粮食加工企业得到发展。”李玄清笑道:“粮价下降不是坏事,反倒是带动农业人口向工业转移。最近我还在想呢,以前史籍有记载,两宋时期中国就有从占城进口良种稻谷推广的记录,咱们现如今已经拿下了整个中南半岛,这种良种也可以让农业部的人去寻找然后试验推广了,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李玄清的这番话让巧兮眉头紧皱半晌之后方才点头道:“大哥哥这是要用粮食来倒逼农业改革是吗?说的也是,如今咱们的大唐倒是和后世那么西方国家相比了,农业改革势在必行,一旦机械化逐渐普及,咱们之前的农业政策就需要得到改变,只不过帝国百姓千年以来都是从来都没有田产,好不容易大哥哥改变了这种现状给了所有人种田种地的机会,贸然取消土地政策然后回收土地只怕会引起巨大隐患。所以反倒不如用国营农场的巨大粮食产量来倒逼粮食降价,降到让所有的农民都觉得种田没有任何的利益,才会促使他们做出改变。到时候政府牵头组织田地回收才能够带动那些有心的家族在中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约化和机械化耕作,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完成农业改革,让工业化成为帝国的第一产业。”
“是啊,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农业拉上帝国的工业战车之上。虽然我一直不喜欢普及化学肥料,但是现如今只怕也到了不得不普及的地步了。”李玄清摇头一叹道:“只不过这几天一直都没拿得准主意。”
“化学肥料,是不是有取代的方案呢?”巧兮皱着眉头道:“就你我二人的见识来说,化学肥料普及的程度越广危害越大,这可不像是其他污染因为只有我们大唐一家实施工业化所以能够依靠全球的生态来消弭化解。”
“是啊,这也是我不愿意将工业化的浪潮推向其他各地的原因所在。”李玄清笑道:“不过如今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怕咱们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紧迫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去在中原各地建立起最好的生态环境,借此来尽最大可能消弭环境污染。”
“还好大哥哥和我来自后世所以才能够自由控制工业化的程度和普及范围,真要靠工业和市场的自觉,只怕又是后世那种状况了。”巧兮拍着胸脯笑道:“接下来我们把中原的环境保护做起来这样等到我们阻拦工业化普及的政策阻碍了大唐的发展的时候就可以顺势取消这种限制,在其他地区还处在这种初级工业化扩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电气化对吗?”
“所以我才不愿意在西北建立大规模的工业产业,那边的环境实在是太薄弱了,一旦破坏只怕恢复起来就真的太难了。”李玄清摇摇头道:“所以那边只适合作为帝国发展的自然资源来源地,不适合建立大型的工业基地。西北那边要永远在大唐手中,为后世带来一片净土。”
李玄清和巧兮作为后世共和国的一份子,自然对于西北那片土地有着一份异常的执着,也正是因为如此,两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西北,那里如今正是两人在中原实施大规模工业化的底气所在。大量的额金钱从那条丝绸铁路源源不断流到中原,作为帝国发展的动力所在。
(https://www.baishulou8.net/xs/2710076/42730644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