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的洪荒太过艰难小说最新章节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完整的思想体系,一以贯之之“道”

第三百七十六章 完整的思想体系,一以贯之之“道”


  在发觉自己之前的经历可能和混元之道有关后。

  玄源越发的冷静。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进入之前的状态。

  虽然没有任何收获,可是玄源每一次的尝试之中,都会试着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去思考自己之前的经历。

  以此,来不断的靠近自己之前的经历。

  这样的做法有没有用,玄源并不清楚。

  不过这已经是玄源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虽然有些盲目,可玄源目前确实已经快到进无可进的层次了。

  也就是在调用心灵的力量上现在还无法做到圆满。

  不对!

  想到这,  玄源突然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是啊,自己目前无法完全把握住混元之道的特质。

  可如果自己真的不是进无可进的话,那岂不是说把握之前的混元奥秘的核心所在,就是心灵的力量。

  难道是自己在第一次放空之时,在放空之际,调用了自己的心灵力量,并且调用的效率还很高?

  在细想之后,  玄源越发觉得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自己不光光需要放空,还要在放空之际调用自己心灵的力量。

  这个说法看似有些天荒夜谈,在放空之际还要做到控制自己。

  可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心灵的力量本身就超越外界的束缚。

  就好像梦境的出现并不会由人们自由控制。

  可是当梦境进行到一定程度之时,做梦的人意识到自己在做梦。

  这个时候,处在半梦半醒之间的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短暂掌控自己的梦境的。

  当然了,之所以是短暂,是因为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的时候,那离苏醒已经不远了,很容易就会被拉出梦境。

  所以,哪怕处在放空之际,玄源也并非是完全对自己失去控制。

  这个问题,难就难在玄源能够尽可能的延长自己在放空之际还能够调动自己心灵力量的时间。

  因为时间过短的话,  恐怕自己还真的无法支撑自己再次进入到之前的状态之中。

  在发现了问题的关键之后,玄源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调整。

  在放空之际尝试控制自己,  本身就是反常规的行为。

  所以,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反复的尝试。

  在不断的尝试之中,玄源总算是能够确保自己在放空之际仍然可以调用自己的心灵力量。

  当然了,这个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往往是等到玄源能够控制自我之时,就从放空状态之中脱离出来。

  这同样在玄源的意料之中。

  至少随着玄源的不断尝试,他能够坚持的时间也在一点一点的增加。

  等到玄源完全适应这样的状态之时,或许就离成功不远了。

  ……

  时光匆匆。

  修行的时光更是如此。

  在经历不断的尝试之后,玄源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在放空的状态之下,调用自己的心灵之力,并且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之中,玄源发现自己对于心灵的力量的掌握比起之前有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自己之前的尝试,就好像是一种特殊的锤炼心灵之力调用的方法。

  在确保自己能够在放空之际调用自己的心灵力量之后,玄源也就再次开始尝试进入到之前的玄妙的状态。

  而摆在玄源面前的,则是在放空之时调用自己的心灵的力量,要用来做什么事情。

  毕竟单纯的调用心灵的力量,也只是调用罢了。

  把它用在什么方向,才是玄源最为关注的点。

  在玄源的猜测之中,之前青鸾感知到自己进入到一种似有还无的状态。

  那也就意味着玄源需要在有无虚实之间做出努力。

  而对于有无和虚实,玄源最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之前到过的类似的地方。

  也就是归墟之地。

  玄源记忆之中的归墟之地,就是这样一个所在。

  处在虚空之中,比起混沌更加的纯粹。

  纯粹到没有任何物质的存在。

  而自己在放空之时,  当然不可能穿梭到归墟之地。

  所以,在放空之际,自己的心灵力量带着自己来到了一个类似于归墟之地的虚无的空间之中。

  这才能够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表现出似有还无的状态。

  如果自己的猜测是对的话,那自己在放空之际,需要调用心灵力量到达所谓的虚无空间之中。

  玄源最容易想到的,当然是利用心灵的力量直接破开空间的束缚,到达虚无之地。

  可这却也是最先被玄源排除的选项。

  因为破开虚空这样大的动作,显然不会是自己第一次放空之时能够无意识做到的。

  更何况在这么大的动作下,玄源有大概率会从放空之中惊醒,根本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而如果不是暴力的动作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心灵的力量本身拥有某种特殊的功能,它本来就能够带自己进入到虚空之地。

  所以,玄源接下来的动作,就是去探索心灵力量的某种妙用,并以此来进入到虚无之地。

  而这,就很考验玄源的想象力了。

  因为没有任何痕迹、或者任何手段表明,心灵的力量能够做到这点。

  玄源的依据,也不过是他的猜测罢了。

  好在修行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玄源也拥有无数的试错空间,在过去无尽的岁月之中,他一直是这样做的。

  所以,他很轻车熟路的就进入到这种试验的状态之中。

  在知道强行以力打破虚空不现实之后,玄源自然就联想到向更深层次发掘心灵力量的道路上。

  心灵力量的本身就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它本身就不是一种可以触碰的力量。

  在这一点上,心灵的力量与虚空本身就极为接近。

  所以说,想要到达虚无之地,并不需要玄源进入到另外一个空间。

  或许,只需要玄源进入到心灵力量的所在地,进入到心灵力量的发源地。

  越想,玄源越发觉得自己的猜测没有错。

  所以,自己要做的,就是要回归到心灵力量的本质上。

  回归到心灵力量的最深处。

  这样的尝试,对于玄源来说还是第一次。

  玄源早就知道心灵力量和自己的意志、和自己的道心、和自己的思想密不可分。

  可从未追寻过心灵力量的真正来源。

  或许,这才是自己一直都无法完美调用心灵力量的原因之一。

  不知道它的本质,又哪里能够完美的调用它呢?

  心灵的力量,又怎么能够离开自己的心呢?

  玄源左思右想,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视觉盲点。

  那就是自己一直知道心灵的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意志、道心、思想。

  在意志、道心上,玄源一直很重视,并且都将他们修行到了圆满的状态。

  可是对于思想的研究,玄源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因为在玄源的思考之中,思想就是自己的想法,也是自己的大道理念。

  而这些,都能够从自己的大道法则、道心之中寻找到。

  正因为如此,玄源恰恰忽视了它的存在。

  是啊,心灵的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思想。

  可如果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完美闭环,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支持。

  那心灵的力量又怎么能够有完美的支持呢?

  而所谓的证道,证的不仅仅是大道法则,更是大道理念。

  所以,自己现在所缺失的,恰恰是一个完整的大道理念,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只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完整的大道理念支撑的大道法则,才是真正的圆满,真正的完美。

  因为力量永远受控于心灵,如果对于力量的使用没有完美的理论支持,那力量真的就完全受控吗?

  所以说,一个完美的理念,一个完美的思想体系,就是用来束缚力量的。

  而受到束缚的力量,不仅仅不会因此减弱它的战力,反而能够让它发挥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因为理论的束缚,并非是单纯的束缚,而是为它释放力量做出了完美的理论支持。

  不该动用之时,绝不动用。

  一旦动用则雷霆万钧。

  这样的力量,更受操控者的控制,也就是更受到力量拥有者的控制。

  所以,摆在玄源面前的,就是他的大道理念、他的思想体系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他有很多答案,在不同的时候拥有不同的解释。

  可要说他的那个答案能够从头到尾的支撑他的行动?

  显然是没有的。

  就好像玄源在求道之时,稳固自己道心的力量,来自于自己真诚的对于大道的向往,对于大道的热爱。

  在这股热爱面前,任何的诱惑都无法让玄源动摇。

  而在主动投身天地大劫之时,玄源除了对于大道的热爱之外,他的依靠来自于他对于自己力量的自信,来自于他对于天地局势的判断,来自于他敢于放手一搏的勇气……

  至于玄源对于洪荒世界的热爱,对于洪荒世界的维护,有一部分是出于先天神魔的本能,有一部分是出于利益的考虑。

  而更多,则是因为玄源想要这样做,认为应该这样做而已。

  至于因为自己的战斗而让洪荒世界的环境遭到破坏,玄源自己虽然不想要看见,可还是这样做了。

  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所以说,玄源在遇到问题之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权衡,各种各样的纠结。

  而他的权衡、他的纠结无一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可这样看的话,他的本心未免就显得过于松散。

  孔子曾经说过:“吾道一以贯之。”

  这说明孔子的道,孔子对于事情的判断都会从一个角度出发,一个理论出发。

  而玄源是否也是如此?

  是的,不然他也走不到现在。

  不过他的问题在于,他是这样做的,可却不知道自己一以贯之的核心的所在。

  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本能行事。

  虽然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以贯之。

  所以,玄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一直以来的行动依据提炼出来,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就好像孔子的道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仁”,是发自乎内而着于外的心理自觉。

  而表现在外,则是以“礼”的行事出现。

  也就是说他的行动的核心出发点是仁,至于如何达到“仁”的境界,孔子的做法就是克己复礼。

  也就是努力克服自身内心的缺陷,让自己的行为都符合“礼”的标准,那距离“仁”也就不远了。

  这两者看似没有关联,可是在孔子的理论之中,这二者异常的和谐。

  除了孔子之外,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有一个他们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所在。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义”。

  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

  ……

  在玄源的眼中,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成就或许各不相同。

  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到达比拟他们思想体系能够到达的高度。

  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比起他们本身更加伟大,是一种另类的永恒。

  当然了,玄源所说的这些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体系并非是由他们一人而成,而是经过几代人的推演才达到体系的高度。

  并且这些思想体系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断的吸收其他思想的精华,促进自身的发展。

  可以说,他们的思想除了本身的高度之外,还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各个时代都能够推出符合时代的理论延伸。

  ……

  如果可以的话,玄源当然也想自己的理论能够像他记忆之中的伟大先贤一样永恒。

  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并非是考虑未来他的理论的变化,而是如何归纳总结出他一直以来的行动原则。

  能够让他一以贯之的理论核心。

  这是涉及到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

  有些人,会做不会说,有些人会说不会做。

  玄源现在的情况就是会做不会说。

  想要归纳出一个符合自身大道理论,能够支撑自己行动的核心,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比玄源看清自己要难得太多太多了。

  认清自己不过是自己在磨炼道心的路上的一个小关卡罢了。

  (PS:在这一章,作者确实自不量力了,思想体系不是我能够轻易玩转的。不说写得多好,后面能否自圆其说我都不敢保证。这一章的写法确实有些冒险,有点写嗨了,不过确实是我看早就定下的一个思路,前文也有一些征兆,可惜一直不好切入。如果下一章无法让大家满意,还望抱歉。)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274011/70170601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