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五百八十九节 社情民意,阴霾重重
倪二的来访让冯紫英有些诧异。
倪二是个知分寸的人,寻常事情他是不会亲自等自己府邸的,而更多的是托人带话,或者寻找机会碰面,像今天这种情形却有些少见了。
没有绕圈子,倪二几句话就直入正题。
“大人也知道小的手底下许多人老家都是京畿周边府县的,他们也有不少亲戚还在老家,小的也知道大人一直对白莲教十分关注,所以也吩咐过他们,若是回去,或者老家来人,有什么情况多了解着,有情况先说一声,……”
冯紫英紧张起来了,真的要来了?
“有什么异动?”冯紫英沉声问道。
“异动现在还没有,但是我听得几个兄弟都提到了六月十五是无生老母的诞辰,说乡间白莲教里边有传言,说今年是卯兔年,当是无生老母下凡,真空家乡当立,……”
倪二迟疑了一下,“原来我在京中也有耳闻,但是和顺天府与宛平县里都提过,但是他们好像都没太在意,后来西华门事变之后,这些人就隐匿踪迹了,找不到了。”
冯紫英轻哼了一声,刑部的态度都是不甚重视,上行下效,贾雨村虽说自己和他提醒了,但只怕也没有真正打上眼。
至于宛平县衙,看看其县衙里都被白莲教渗透了,何谈其他?
“你那些兄弟主要是什么地方?”冯紫英叹了一口气,不该自己管,但是自己也得要操心,找上门来告诉自己,自己若是不理不问,未免伤人心。
“真定,保定,河间都有,真定的曲阳、定州、藁城,保定的涞水、新城、雄县,河间的静海、青县以及沧州,顺天府里南边各县都有,……”
每多说一个地方,冯紫英心都往下沉一分,都是环京畿地带啊,再联想到在山东所见所闻,这种情形真的是枯草刮风,遇火一燃就不可收拾了。
“城中情况如何?”既然来了,冯紫英就要问一问其他情况了,“包括西华门一事,城中百姓如何议论?”
“看热闹的心思多一些,《今日新闻》做了引导,还是很有效果的,无外乎就是说仇士本野心勃勃,没当上京营节度使就满腹怨气,加上白莲教人在其中煽风点火,所以就引发了这场叛乱,……”
倪二很小心地谈了一谈,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但对着冯紫英一个人,倪二还是没有多少压力的。
“对皇上的评论呢?五军营打出了‘清君侧,诛奸臣’的旗号,不可能没有人议论皇上吧?”
《今日新闻》的引导是冯紫英亲自指示的,但要把皇帝彻底撇开却不易,明面上虽然没有,但私下里不可能无人议论。
“肯定有,但是就众说纷纭了,有说皇帝其实并不知情,被仇士本拉起虎皮当大旗利用了,也有说皇帝其实知晓,但是装作不知道,坐观其变,当然也有说仇士本是上了皇帝的当,被皇帝当枪使了,成了皇帝自然是大赢家,输了就是仇士本是替罪羊,……”
倪二笑了起来,“还有说是内阁早就知道仇士本和杜可立居心不良图谋不轨,所以有意放纵仇士本和杜可立相互勾结,其实做好了应对之策,而皇帝那边也早就有朝廷的人盯着,根本没法动,所以这是朝廷设的陷阱,结果仇士本和杜可立还真的跳进去了,皇帝很聪明,就没有上当,……”
“这么说来,民间对皇帝和朝廷的龃龉也有知晓?”冯紫英也笑了起来,“嗯,有点儿意思。”
“大爷,怎么可能不知晓?京师城里这帮老百姓,只怕外埠的官员们未必有他们的消息灵通呢,今儿个首辅次辅家里来了什么客人,皇宫里皇帝骂了谁,明儿个一大早就能在茶楼酒肆里听到,晚间只怕就是尽人皆知了,他们都是人精,从北元到前明再到大周,这都三四百年了,这帮人就是成日里耳濡目染这么过来的,什么不明白,什么没经历过?”
倪二这番话倒是由衷之言。
京师城里这帮百姓历经三朝几百年,朝廷风云,宫廷政变,见太多了。
祖辈口口相传,什么阴谋阳谋都能在前朝历史中找到范本,所以能揣摩或者说猜到什么,一点也不奇怪。
“那倪二你觉得老百姓的态度倾向于哪一边呢?”冯紫英歪着头问道。
“不太好说,当今皇上不太受咱们京师城百姓待见,他当年当太子的时候经常去的是江南,流连于南京、扬州和苏州这些地方,宠信的也是江南士人,反倒是永隆皇帝还受大家支持一些,所以当初朝廷选当今皇上来入继大统,京师百姓是不太认可的,所以现在你要说成立老百姓对他有多少好感,说不上,而且时间这么短,能说上个啥,冷眼旁观吧,更多地还是觉得朝廷诸公应该更靠谱一些吧,……”
这番话倒也合理,万统帝还是义忠亲王时在京师城里就没多好名声,不及永隆帝,他的基本盘在江南,京师百姓对他无感。
“那你的意思是京师城里百姓更支持寿王或者福王礼王他们?”冯紫英点了点头,思索着道。
“哎,这还真不好说,这几位皇子虽说前几年里一直在京师城里搞什么诗会,但是那都是士人们的游戏,寻常百姓哪里能挨得上?如爷所说,每一个接地气的,几时和城里百姓打过交道?这几位爷也没什么多好的名声,所以大家伙儿都是无可无不可的,无所谓了,也许就只比当今皇上好点儿吧。”
应该说倪二所说的事比较中肯的,张氏已经经历了六任皇帝,从泰和帝开始,广元帝,天平帝,元熙帝,永隆帝,到现在的万统帝,很有点儿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当然张氏一族也没有太糟糕的名声,说大家反感厌恶也说不上,只是大家觉得好像皇帝存在感越来越弱,反倒是内阁越来越强势,大家很有点儿只知首辅而不知皇帝的感觉。
倪二絮絮叨叨地说了京师城里百姓对万统帝以及寿王福王礼王几位皇子的态度。
冯紫英听得很认真,也专门问了其中一些寻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士卒家眷们的态度,西北军进城后大家的看法,土著居民的期盼,等等。
倪二也捡着自己能回答得出来的一些问题都回答了,吃不准的,也都做了解释。
结合着曹煜和汪文言所做的一些调查,冯紫英自认为对京师城中百姓的想法态度还是比较了解的。
随着一代一代皇帝更替,百姓,这里是指京师城百姓,对张氏一族的敬畏尊崇感正在日益下滑,从永隆帝到万统帝是一个大滑坡。
万统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大周六任皇帝中最糟糕的,甚至比永隆帝都要差不少。
要知道永隆帝比元熙帝在百姓心目中也要差一大截,哪怕元熙帝在士人心目中形象并不好,但他在普通百姓中印象不差,尤其是前期。
而朝廷,或者说内阁在和皇权的对抗过程中似乎权威和地位都得到了加强,老百姓越发认可内阁的权威,但是却又因为内阁和皇帝的龃龉而感到矛盾。
毕竟皇权至上这个信念也是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了,要骤然让他们接受相权可以压倒皇权,甚至可以取代皇权,一时半刻还很难实现。
打发走了倪二,在临走之前也专门叮嘱倪二这段时间多把人手撒出去一些,主要了解掌握京师城中可能有白莲教活动的那些区域和行业,一旦有异常就要主动报告。
京师城外的事情,冯紫英暂时奈何不得,但是城中却不能出事儿。
自己一大家子都在京师城里,就算是自己到江南当巡抚。也不可能把所有一家老小都带上,能带三五个侍妾去就算是不错了,只要京师城不出事,他就懒得多过问。
山东的所见所闻和倪二的提醒都让冯紫英感受到北地白莲教之乱只怕是无法回避的了,现在唯一无法确定的就是这白莲教之乱规模究竟有多大,是各自为政还是一呼百应,是勾连纵横,还是星火燎原?
他能说的都说了,齐师也说了,乔师也说过,刘一燝和韩爌那里都说了,贾雨村那里也打了招呼,兵部内部也都讨论过,但哪怕是孙承宗也没有太把白莲教当回事。
在他们心目中,只有那些为了果腹为了生存而战的乱民暴民才是最危险的,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才是最值得重视的,而那些打着什么骗人旗号的会党,都是些不堪一击的愚夫愚妇们的把戏,不值一提,真要有问题,边军一到,那也是滚汤沃雪,一扫而空。
冯紫英也不知道这场变乱会是在自己赴任江南之前,还是会在自己去了江南之后才会爆发,但是无论哪一头,自己都脱不了干系。
徐州的不妙迹象早就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一去江南,他就要首先对徐州这边动手,就怕来不及。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334201/74756714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