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568外菜进京
自古以来,文艺圈里的个别男女在私生活方面都是比较开放的,美名其曰找灵感。
虽然解放后风气为之一新,但眼下音乐学院还是有那么几瓣烂蒜的。
尽管小王同学勉强算是在文艺圈待过,但毕竟出来的早,而且本性在那摆着,唐植桐还是挺放心的,只是有些替那些浪子担忧,千万别有哪个不开眼的烂蒜凑上去胡言乱语,否则有可能得断根骨头。
从科委出来,唐植桐沿着复兴路一路往东,路过顾勇家所在的胡同进了内城。
进了城,走不了多远往南拐进南半截胡同,经过罗圈胡同转向西行进入鲍家街。
之说以叫鲍家街,跟鲍鱼没有任何关系,听说这边在明代时是鲍氏的产业,因此得名。
鲍家街走到底就是音乐学院,音乐学院东边不远就是王恭厂,也就是发生“天启大爆炸”的地方。
音乐学院这地方以前是醇亲王府,光绪曾住在这边过,解放后成了俄语学院的校址。
俄语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北外,前些年俄语学院在魏公村建了新校区,就把这块地让了出来,成为了音乐学院的校址。
进入学院,唐植桐一路打听,找到老师的宿舍。
眼下没有在职老师不能在外面授课的规定,只要老师乐意,学生情愿,有偿辅导还是受认可的。
音乐学院里有专门的演奏室,供教学之用,但那都是面对学校内学生开放的。
学校有规定,老师也要脸,不能假公济私,外面的人想进来学习,只能去老师家里。
好在这边的老师家境都不差,家里有常用的乐器,为第二职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唐植桐看看手表,时间也差不多了,没有进去,而在楼下抽烟等着。
筒子楼隔音不大行,楼上传来的好几种乐器的演奏声,还有孩子开嗓的声音。
确切地说不是演奏声,小提琴的动静跟拉锯似的,开嗓的声音也好不到哪儿去,唐植桐听着难受。
可能有人说唱歌还需要教吗?这个还真得教,起码换气就是一个技术活,那种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却能独当一面的,万里无一。
雍西就是这种万里挑一的天选之女。
按照时间来算,《北京的金山上》也快问世了,常留柱是首唱,在1964年的全国文艺汇演时,按规定必须是业余歌手参加,所以才有了雍西上台献唱,结果一唱而红。
可能这个名字很多人觉得有些陌生,但另一个名字相信肯定耳熟能详,那就是韩红,雍西是韩红的母亲。
稍微走远一点,唐植桐坐在花坛的边缘上,一边抽烟,一边瞅着来来往往的学生。
音乐学院跟邮电学院差不多,也有很多假期不回家的学生,但也跟邮电学院不同,因为音乐学院的学生假期里大多会吊嗓子、练乐器。
唐植桐从大门一路走来,能听到教学楼里的动静,有的在“哦~哦~啊~啊~”,有的在叮叮咚咚的弹琴。
大学生的水平要高一些,动静起码比筒子楼的动静悦耳。
左等右等,唐植桐看到了一张帅气的脸蛋,有些稚嫩,梳着偏分,看上去挺精神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某影视剧一句“家父张二河”响彻大江南北,让人见识到了拼爹的威力。
这年头,只要去各大院校蹲守,就有机会搭讪不少大佬啊、名人什么的,清大有,地质学院也有。
但跟在清大不同,唐植桐转移了视线,一点想结识的意思都没有,这人私德不大行。
都改开十多年了,作为老师还跟自个学生结婚,道德底线能有多高?
大约二十来分钟的样子,楼上的噪音越来越少,走下来的人越来越多,不少都是半大孩子。
唐植桐瞅着,乐了,看来想趁着放假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的,不止叶志娟一个啊。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都是为人父母的,哪个不想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又过了十来分钟,凤珍、静莹在小王同学的陪同下走出单元门。
“你怎么来了?科委的事办完了?”小王同学看唐植桐后非常高兴。
“嗐,别提了,被审了半天。”唐植桐起身,跺跺脚,走向前帮小王同学拿着挎包,俩妹妹的就让她们自己带着吧。
“怎么回事?”小王同学关心的问道。
“系好围巾,回去再说吧,这里也不是个说话的地方。”唐植桐动手帮小王同学整理一下围巾,眼下正值三九,是四九城最冷的时候。
四个人,四辆自行车,可以算是很豪华的阵容了,只不过还是比不过那些坐小车过来学音乐的学生。
回到椿树胡同,唐植桐下厨做菜,俩妹妹跑去卧室聊天,叶志娟和王敬民不在,估计是在妇联。
小王同学靠在厨房门上,听丈夫说着上午在科委的事情。
“一会回来问问咱妈吧,我觉得可能就是人家的例行工作。”小王同学想了一下,说道。
“嗯,可能顺风顺水的日子太多了,乍一碰到这种情况有些过激。”唐植桐坐在音乐学院抽烟复盘时,也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平时舒适习惯了,丢失了“能屈能伸”的能力。
中午的时候,叶志娟领着王敬民回来,俩闺女头一天去学钢琴,她有些不放心,中午回来看看。
“没事,应该是桉子的发明有些过于先进引起的。
很浅显的道理嘛,国外都没有的东西,怎么可能跟境外势力扯上瓜葛?这个道理他们也能看出来。
真有事即便不会通知我这边,也会跟我了解情况。科委的权限很大,有对外的职能,这就是他们的例行问话。
前两天最高层刚批复了科委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报告》,要求科委建设一支强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以后说不定桉子还会被他们吸纳呢。”叶志娟听完小王同学的转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了叶志娟的肯定,这事也就过去了,至于被科委吸纳嘛,唐植桐是不乐意的。 发明啊、创新啊,可以当成乐趣,但如果成为工作的话,不免会背上任务,那可就太让人苦恼了。
可能是由于哥哥、嫂子在场,凤珍今儿的表现比上次来的时候好了很多,虽然依旧文静,但少了几分拘束。
吃过午饭,小两口出门上班,由于王敬民前些日子刚落水,叶志娟有些不放心,生怕儿子再出去作妖,出门前嘱咐静莹道:“看好你弟弟,别让他出去,你看着他写写假期作业。”
“好嘞,妈,我把门锁上,他出不去的。”静莹看了一眼弟弟,有时候是真的不想管,但谁让自己是姐姐呢?
王敬民一脸生无可恋,已经好几天没出去跟小伙伴们玩了,估计他们已经推选出新的“司令员”了吧?
下午的时候,姐弟三人在家写作业。
凤珍、静莹碰到不会的题目会相互讨论一下,敬民偶尔也有不会的题,但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问自己的姐姐,而是选择向眼前这个文文静静的凤珍姐姐请教。
温温柔柔的姐姐,谁又不喜欢呢?
下午三点的时候,邻居马大娘来到唐家:“他婶子,我刚才看见菜店运菜来了,已经有人排队了,你现在有空吗?咱去买点?”
“有空,有空,咱这就去。”张桂芳一听这茬,手里的活也不干了,匆忙的洗把手,拿上副食品证和钱,找出菜篮子就要出门,走到门口嘱咐凤芝道:“凤芝,你把我切的白菜根剁剁喂鸡,在家写写作业,别出去。”
随后也不顾不上等凤芝答应,急匆匆的和马大娘出去排队了。
不排队是不可能的,前几天菜店来了一小批菜,很多人都没买上,一直在懊恼没有第一时间听到消息。
前两天就听说有外菜要进京,这回街坊们铆足了劲,生怕落人之后再买不上。
等马大娘和张桂芳来到菜店的时候,队伍已经排起了长龙。
店员们也顾不上往屋里运菜了,就地开卖,一个售货员守着一辆菜车。
队伍的最前面有专人值守,让排队的居民不要挤,空出一个位置,放一个居民过去。
值守的人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朝后面的居民喊:
“大家伙排好队,别着急!
市里下了大力气,从外地调运了很多菜,肯定人人能买到,肯定让大家伙过个好年!
这只是第一批,数量不多,大冷天的,后面的别排了,明儿一早肯定还会有!
越晚买越好,晚买能多放一天,等春节吃正好……”
这一喊不要紧,越喊越没人走。
老百姓是善于抓重点的,听到耳中不是“明儿还有”,而是“数量不多”,议论声立马嗡嗡一片。
于是乎,就跟挤兑一般,队伍有往前拥挤的迹象,气氛有些吓人。
前些日子菜店也是这么说,结果一断就是好几天。
居民意志很坚定,打算排再长的队也等着买,毕竟买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菜店负责人看到这种情况,果断的扒拉开维持秩序的人,拽过凳子,站在上面,拽下自己的围巾,拿着纸筒卷成的喇叭,面朝排队的人群喊道:
“街坊们,都别挤!我是菜店的经理,大家伙认得我这张脸吧?
我今儿就站在这,誓死陪着大家!
菜卖没了,我们马上派人再去拉,今儿我们加班,保证大家伙都买到菜!”
来来回回喊了三遍,拥挤的队伍才有了稳住的迹象。
“大家伙往边上站站,把路空出来。道不空出来,我们的菜也运不过来。再说,来来往往的都是咱自家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菜店经理站的高一些,看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已经堵住了街道,开始喊话疏导人群。
这回效果就差了一点,好不容易挤到前面了,怎么可能再缩回去?
看着人群变样不大,菜店经理顾不上擦汗,更不敢跳下凳子,就这么站着,朝旁边一个稍微机灵点的店员小张招手,弯腰小声吩咐道:“两件事,先去派出所喊人来维持秩序,然后去蔬菜公司找老赵说明情况,就说我说的,调菜!你先把自行车推过来,一会我讲完话,你从这往排队的队尾骑,让大家伙都看到你,明白吗?”
店员凝重的点点头,接受了经理委托的重任。
菜店经理说完直起腰,先挥一挥手,将前面可能会听到自己讲话的几个排队的街坊放行,后面乌压压的人头,风吹着也听不见自己刚才说的什么:“来,来,1、2、3……6,前面六个街坊先过去选菜。”
“小鹏,你把电线从店里扯出来,一个摊位一个灯泡,等天稍微黑一点,就开灯。”给前面的人放行后,菜店经理立马大声吩咐,一副要决战到天亮的姿态。
在看到小张推着自行车过来后,菜店经理打了个眼神,让小张站在排队街坊那一侧,然后举着喇叭,调大嗓门,以保证后面的人也能听到:“小张,你听着,马上骑车去蔬菜公司调菜,无论如何都要把菜给调过来,有啥要啥,咱不挑种类,听明白了吗?”
“明白!坚决完成任务!”小张是个机灵的,用喊的方式回应。
“来,街坊们,往边上站站,给我们的通信兵让出一条道来!我们去蔬菜公司调菜,肯定让大家今儿买到菜!”菜店经理扯着嗓子喊道。
这一回,人群动了,让出来了一条道。
菜店经理看到变化,终于松了一口气,腾出手来擦了一把汗。
这边离着建国门外大街不远,今儿要是出现因为百姓急着买菜发生事故,那自己这个经理也就干到头了。
“街坊们,这次都是限购十斤,一定想好怎么搭配,别买回去家里老爷们嫌单调再受埋怨。”菜店经理站在凳子上贴心的提醒道。
“现在有什么菜啊?”后面排队的街坊隔着老远相问。
“现在有莲藕、青萝卜、胡萝卜、土豆、圆葱,都是大路菜,明儿会运来精品菜,有黄瓜、茄子、西红柿、菜花啥的,想大过年吃点稀罕的街坊们,可以先回家,等明儿再买。”菜店经理不放心,想着法的想让居民往回走,至于明天精品菜能不能来,只有天知道。
“那我们今儿可以少买点呗,等明天来了再买。”老百姓还是不放心,这肚子空了一冬了,也想吃点稀罕的,但也不肯放弃今天这次购买机会。
“也行,我这不是为大家伙着想嘛,生怕冻着大家,感冒了也不是闹着玩的。后面那几个带孩子的,回去先把孩子放下,前前后后的街坊帮忙占着点位置。”菜店经理很贴心,既然大家不想走,那就先把小孩子送回去。
听了菜店经理的话,果然有好几户人家开始前后交头接耳,做好沟通工作,领着孩子往家走。
菜店经理则趁机弯下腰,跟维持秩序的店员吩咐:“去,跟售货员讲,态度好一点,动作慢一点,就这点菜,好歹得撑到后面的菜送来才行。”
菜店经理想的很清楚,限购十斤是提前张贴通知的,今儿不能临时再改变数量,为了安抚住居民情绪,只能让售货员降低效率,好歹磨洋工等到后面的菜运过来吧?要是断了当,这秩序就维持不下去了。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438448/1143342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