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隆万盛世在线 > 第658章 657大阅礼

第658章 657大阅礼


第658章  657大阅礼

        有明一代,军礼形式内容丰富,“亲征为首,遣将次之。方出师,有禡祭之礼。及还,有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之礼。平居有阅武、大射之礼。而救日伐鼓之制,亦以类附焉。”

        魏广德所说的“大阅礼”,其实在后世就是阅兵仪式。

        在明初的洪武、永乐时期,阅兵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这种阅兵活动多伴随帝王出师征伐活动同步进行的,注重军事实效性能,但时间、地点、形式等多为“随地而阅”,并不统一。

        按照魏广德所看到《明实录》、《明会要》等文档中的记载,自洪武至今,各类“大阅”活动举行了二十余次。

        只不过这些大多集中在洪武和永乐朝,特别是永乐中期时,明成祖朱棣曾校阅六师,邀请多国使节观礼,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魏广德想到的自然就是用阅兵展示大明朝的军力,不仅震慑北方草原,也可以传递到东、西洋,让他们不敢轻忽大明国力。

        “现戚继光已经在京营多时,听说在他操练下,神机营已经有不小变化。”

        魏广德说道这里的时候观察了下隆庆皇帝的表情,发现没什么变化,这才继续说道:“谭纶、戚继光皆是在江南统军作战多年的宿将,正好让他们主持此事,务必让大明重现开国时盛大军威。”

        魏广德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这两人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操练军卒,让他们看起来悍勇无比。

        他再想点办法,提高阅兵的观赏性和威慑性,总之,一切都要让人明白,大明朝军事实力很强。

        魏广德说完话就看向隆庆皇帝,等待他的答复。

        此时的隆庆皇帝也是在思考魏广德的提议,边军出塞是为了向蒙古人展示明军不屈的战力,而大阅是为了向周边展示军威。

        大阅啊.

        隆庆皇帝虽然没什么大志向,可没大志向不代表他就不想做出点成绩,有点作为,最好青史留名那种。

        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天顺、成化几朝都搞过大阅,但规模有大有小。

        最后一次大阅是在成化十一年,此后九十四年间就再未行过此典。

        隆庆皇帝不是个听到大阅就激动的搓手顿足、手舞足蹈的人,魏广德的提议很新奇,看上去也很诱人,可是他现在想的却不是成功后会怎么样,而是想到京营,想到大阅万一出现意外,丢了朝廷的颜面。

        好吧,和之前那些成化、弘治那些皇帝不同,隆庆皇帝应该是和正德皇帝类似的人,不是性格,而是对京营的了解。

        他可是在京城大街上看到过京营士卒懒惰松懈的人,也知道京营里的实情,因为勋贵和朝廷的原因,京营士卒每月的军饷其实只能拿到三成,而且训练不足,兵员充斥老幼。

        大明朝皇帝之所以还愿意让勋贵领京营,主要还是放心。

        京营虽不堪用,可好歹他们还知道练一支精兵充场面,算京城内最强的一股战力。

        维护皇权,这些兵马也足够了,只要没有外镇兵马干预。

        若是把京营交到文官手里,简直不敢想会有什么结果。

        良久,隆庆皇帝才迟疑道:“你说的第一条,我先前就说了,没有问题,至于大阅

        京营,行吗?”

        魏广德闻言微微睁大眼睛,正待开口,就听到隆庆皇帝继续说道。

        “京营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也不指望他们能爆发出什么战力。

        若真是要大阅,我看还是从蓟镇和宣大挑选精兵良将参与。

        既是大阅,必然有外藩使臣在旁,朕不想让他们看到京营那不堪的样子。”

        “陛下多虑了。”

        魏广德先前就想说话,可隆庆皇帝继续在说,他自然不敢插话。

        这会儿皇帝说完,也该轮到他说了。

        “京营的情况,臣当然知道。

        既是大阅,自然要重练京营,可不敢让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出来见人。

        臣觉得,谭纶既已是兵部侍郎,可让他再兼个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赞理京营军务就理所应当。

        赞理军务,本就是主持京营日常训练。

        再有既会选兵的戚继光,让他重新筛选京营兵士,将精锐合遍一营做为这次大阅的部队,大阅后保留做为京营作战主力,剩余老弱残兵可放归或者担任京营日常承担的差事。

        这样,那支保留的精兵可只专注于作战训练,以后就不再理会杂事,平时以精锐之形象参与各种礼仪活动,若有战事也可以拉得出去。

        而且,这事儿暂时还不急,总要给谭大人和戚将军留够练兵的时间不是。”

        京营为什么缺乏训练,魏广德心里清楚,许多勋贵把京营当做免费劳动力,把大量京营士卒弄成自己的私奴。

        奴役也就算了,还不给钱,而是发朝廷的军饷,还要克扣一笔。

        要不是担心人在京师,扣的狠了闹出哗变,只怕京营早就空了。

        试想饭都吃不上,谁还肯卖力,更别说卖命了。

        按照魏广德的意思,把京营剩余的精锐单独编军,老弱就留给那些京城权贵去用,既能保持朝堂稳定,也能让京营重新恢复一丝战力。

        不过这么做,貌似就有点像恢复到正德朝的样子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正德皇帝时期重练的京营,大量充斥抽调的精悍边军士卒。

        可以说,正德朝京营的战力,直逼明初的京营是毫不夸张的。

        隆庆皇帝想了想为什么那些文官不喜欢正德皇帝做的这一套,他也就释然了。

        虽然心里很不高兴,可有时候真不是皇帝可以决定一切的。

        就像现在,他知道正德皇帝搞的那一套其实可以提高明军战力,可他却很难重新拿起来,因为文官集团不喜欢。

        到时候,他们只要卡住户部,就可以让军心涣散。

        大明朝廷没钱是朝野共知的事儿,只要把户部的银子散出去,到时候没钱发军饷,他这个皇帝就会被架在火上。

        魏广德的提议,或许是文官集团的底限。

        不增调班军,而是从京营内部挖掘兵员,这样提升的有限。

        或许有人会奇怪,谁不希望自己国家军队强大,可在大明朝,文官集团还真就不希望明军重现明初的军威。

        为何?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土木堡之前,明廷属于文武相制状态,是比较平衡的。

        但这个平衡,却是皇帝偏帮文官造成的一种平衡。

        实际上,明初因为有那些沙场宿将的存在,武将才是左右朝廷的最重要力量,这也是明初的皇帝喜欢打压武将的原因。

        他们的力量太过强大,强大到让皇帝都担心的程度。

        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好不容易才利用明军势危摄取部分军权,之后不断努力才形成以文御武的局面,当然不会拱手相让。

        明军若战力恢复,则意味着可能又会涌现出无数明初那样的宿将,他们在战场上获取巨大的功劳,即便功成名就之后放弃军权留在京城养老,可以他们的功绩也足以对文官集团构成巨大压力。

        所以,把明军战力保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状态下是最符合文官集团利益的。

        也就是既能抵挡住北方来的威胁,又不会让他们有一战功成的实力,维持一个平衡的局面。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不懂吗?

        其实他们也明白,但他们的心思其实和文官集团类似,也不希望武将集团再度崛起。

        有巨大威望和军队支持的将领,对皇帝来说简直是场噩梦。

        想想朱元璋为了对付淮西集团,那真是费尽心思就可想而知。

        正德皇帝是个例外,或许他还有开疆拓土的心。

        不过对于其他皇帝来说,他们不想这样,所以,也就只能那样。

        魏广德的提议好不好,隆庆皇帝觉得可行,至于效果,那只能实施后才知道。

        而魏广德也一直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成熟,或许还欠缺些东西,所以一直想再进一步完善。

        一直拖到今天,终于在隆庆皇帝的逼问下说了出来,先解燃眉之急。

        “朕知道了,下去后等谭纶进京,你和他多接触一下,给他透个底,蓟镇和京营,朕打算先交给他打理。”

        隆庆皇帝终于开口打破了殿里的沉静,这一番思索着实耗费不少时间。

        “臣明白了。”

        魏广德躬身道。

        隆庆皇帝起身,环视了空荡荡的大殿,这是他和魏广德谈话的习惯,身边不会留下一个人服侍,即便当初在裕王府,李芳很多时候都被派出去守门。

        “戚继光那里,你也事先接触下,让他尽早拿出个练兵章程来。

        此事,朕就交给你来办,以后入阁,也会是这个方向。

        对了,还有福建那边开海的事儿。”

        隆庆皇帝又开口说道。

        “臣遵旨。”

        魏广德微微站直后又躬身道。

        “你现在还在礼部,正好让人整理下大阅的仪注,既然要做,就一定不要丢朕的脸面。

        现在内阁那边,让陈以勤配合你。”

        说道这里,隆庆皇帝微微停顿片刻,似是思索什么,然后才继续说道:“张居正那里,你也可以试探下,或许他不会反对。

        朕记得,他对你的很多主意都很支持的。”

        听到隆庆皇帝提到张居正,魏广德微微诧异,面露不解的看向皇帝。

        隆庆皇帝只是嘴角挂着一抹笑容,“他有的时候也是不得不按照老师的意思行事,而且也无碍大局。”

        隆庆皇帝居然给张居正讲话,这让魏广德更加惊讶。

        “殷士谵那里,最近动作很大,你觉得徐阁老会怎么应对?”

        没给魏广德惊讶的时间,隆庆皇帝忽然又开口问道。

        最近殷士谵那边剪出徐阶党羽的动作确实很大,许多都察院的御史和六部官员被外放,都是吏部强力推行。

        徐阶那边应该早就觉察到了,即便杨博拦下一些人,可毕竟不可能为此就和殷士谵公然撕破脸。

        好吧,魏广德自认要是自己,干不出这样的事儿。

        魏广德偷眼看了看隆庆皇帝,发觉他说道徐阶时脸上复杂的神情,一琢磨也回过点味来。

        要说徐阶对皇帝来说最大的功劳是什么,当然是保证皇权的平稳交接,并对嘉靖朝的弊政进行拨乱反正。

        对隆庆皇帝来说,徐阶是有功劳的。

        可同时,也因为他和高拱之间的恩怨,让隆庆皇帝对他生出不满情绪。

        一开始,隆庆皇帝想做和事佬,可偏偏给了几次机会,结果似乎事与愿违。

        那次“会食”,其实就是隆庆皇帝有意安排,希望高拱和徐阶化解恩怨,结果没想到高拱会说出那些话。

        接下来,魏广德只好按自己想法分析了一番徐阶可能采取的对策。

        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魏广德还在思考张居正这事儿,实在是奇了怪哉。

        不过,就在出乾清宫门时遇到孟冲,手里端着一个盒子急急往乾清宫走,魏广德忽然明悟过来。

        张居正,怕也是在交好隆庆皇帝身边宠信的太监吧。

        利用这些太监不经意的给他说两句好话,可比张居正在隆庆皇帝面前说一百句好话还有用。

        “孟公公,这是为陛下找到什么宝贝了?”

        对于太监,魏广德一开始是好奇的。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那丝好奇早就烟消云散。

        但是知道太监作用的他也不会轻易开罪谁,所以只要是皇帝身边的太监,魏广德一向都是以交好为原则,该送礼就送礼,该给笑脸就笑脸相迎。

        “魏大人,这是皇爷那里出来。”

        孟冲看到是魏广德,也是老脸笑的如同一朵菊花,笑道:“刚得了件好宝贝,这就给皇爷送过去,嘿嘿”

        “呵呵,孟公公有心了,陛下那里还全仗公公的尽心服侍。”

        魏广德违心的恭维一句。

        “应该的,魏大人帮皇爷操劳国事,我们这些没卵蛋的就只管皇爷饮食起居,这也算是内外廷之分吧,都是给皇爷办差。”

        腾祥、孟冲这些隆庆皇帝宠信的太监对魏广德印象都还不错,他不似一些文官,为了所谓“风骨”,见到太监就鼻孔看人。

        要笑容有笑容,要红包有红包。

        加之陈矩是不是也在他们这些人面前给魏广德说好话,以身示范,他当初和魏广德交往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小內侍,可魏广德也是以礼相待。

        魏广德能够真心实意对太监,这在这帮背地里自卑的家伙面前是狠刷了一波好感。

        和孟冲分别,看着他急匆匆冲进乾清宫,魏广德只是轻轻摇头,然后转身就向宫门走去。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445175/11635989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