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沈万三
模拟器新的世界出来了,但却限定了五年后才能进入。
如此,不着急的老朱敲定了所有的事情之后,原本就处于巅峰时期的大明,就好像是一个蛰伏已久的神兽一般,迅速行动了起来。
老朱创建科学院,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很快就把科学院的规模提升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程度。
朱标在南京皇宫内坐镇,处理大明一切政事。
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辅佐朱标,一人主内一人主外。
其中李善长协助朱标处理政事,并拉着六部官员天天商讨具体每一条政策应该怎么实行,实行下去会有什么后果,然后再根据商讨出来的变化,制定详细的规则。
而刘伯温则是偶尔去李善长那边去一趟,将李善长他们觉得有些棘手的问题给顺手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基本上是在调遣锦衣卫在全国摸查了。
原本就已经铺遍天下的锦衣卫,再加上刘伯温手中还有历史记载相对照,所以只是半年的时间,刘伯温就确定该清除那些官员了。
确定之后的刘伯温也没有客气,跟朱标要了权限之后,直接化身刽子手,在大明一路走,一路杀,几乎斩了大明五分之一的现役官员,就连大明的开国功勋,都被牵连了不少。
不过好在这才是洪武十年,不管是藩王功勋还是满朝官员,都没有敢做的太过分,不然刘伯温要杀的,就远远不止这点人了。
经过刘伯温这一波整顿之后,整个大明的权贵瞬间变得老实了许多。
而秉持着萝卜加大棒的原则,在刘伯温敲打过他们之后,朱标便直接改了政策,提升了官员的工资。
基本上所有在大明任职的官员,薪资都被提升了两到三倍,相比于以前当穷官,现在的官员就算是没有权势,也绝对算是一个挣钱的职业了。
最起码日后若是再有像海瑞那样清廉的官员,凭借着朝廷发放的俸禄,也肯定不至于沦落到靠家里人织布维持生计的地步。
在提升了官员的俸禄之后,朱标上任之后着手进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成立银行。
老朱在洪武八年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发行大明宝钞了,虽然后来因为大明宝钞无限制发行,导致宝钞快速贬值,甚至于在短短百年内就沦落为了废纸。
但最起码在洪武十年这个时候,因为朝廷的大力支持,大明宝钞还是相当坚挺的。
朱标之所以成立银行,第一是为了方便调控大明的经济,第二则是为了保证纸质钞票的继续发行。
朱标用老朱兑换的印钞机,用现代仪器,造出了第二代大明宝钞。
这种宝钞,跟后世的纸币大小样式都差不多,尤其是纸币上面栩栩如生的图像,让整个大明的百姓叹为观止。
至于仿造,那更是做梦。
而大明第一任银行行长,在这个时代,除了大明首富沈万三之外,根本就不做他想。
所以朱标不惜将老爹花费一万多模拟点,把沈万三直接给送去了历史长河里深造了几次。
经济这东西,对于沈万三来说简直就好像本能一般,只是时代与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他的发展,即使他才能再强,也跳不出历史的局限性。
此刻,在游历过历史长河,打破了历史的局限性,洞悉了经济的本质之后,沈万三在经济方面,简直就好像开了挂一般。
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让大明百姓完全接受了宝钞的概念,让二代宝钞在整个大明开始流通,并且逐步将一代宝钞给一点一点的回收了回去。
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大明的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大明各行各业都在朝廷科技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开始蓬勃发展。
在这个时期,朝廷肯定要补贴大量的钱财,来刺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按理来说,如此补贴的情况下,朝廷财政必定会大量支出,最后导致入不敷出,国库破产。
到了这个时候,一般王朝做的都是给百姓加税,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最后直接拖垮整个王朝。
但在沈万三这里,银行的钱大把大把的出,几乎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朝廷的补贴。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明银行这一年支出的钱,比洪武朝前十年的支出加起来都要多。
然而诡异的却是,沈万三的银行不但没有亏钱,到了年底结算的时候,反而是有不少盈余。
而最最离谱的是,在这种夸张的局面之下,大明的经济居然还没有怎么通货膨胀,简直是稳得一批。
这个结果,让朱标整个人觉得非常的迷,虽然沈万三的操作他都看在眼里,看的明明白白,可具体是怎么做到这个结果的,说实话他没看懂。
这让朱标不得不感叹一声,果然是术业有专攻,经济学的事,还是得交给这些顶级商人,他这个大明第一任银行行长,看来是选对了。
当然,朱标虽然看不懂这个结果,但他对于沈万三的操作还是挺清楚的,所以也不怕沈万三在背后玩什么手段。
而且考虑到沈万三年龄比较大了,朱标还特地去找了一趟老朱,给沈万三求了一支延寿药剂,免得沈万三因为操劳过度,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明也没有落下科技。
刘伯温和李善长几人,在老朱给他们开放了兑换列表之后,这些人放下所有事情,研究了足足半个月,制定出了一条非常完善的发展路线。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刘伯温坚持认为,老朱在下个世界用到模拟点的概率非常大,所以他力排众议,给老朱保留下来了两千万的模拟点,只动用六千万模拟点来开展他们的发展计划。
因为有模拟点在,一些短时间难以造出来的高精度机器,大明直接用模拟点兑换。
这样一来,由先进到落后,大明的科技发展就十分迅速了。
再加上大明的科技发展,完全可以参考后世华夏刚建国那段时间的发展进程。
所以大明的工业发展速度,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只是五年的时间,大明普及的最顶尖的工业水平,就已经隐隐有些追上二十一世纪的脚步了。
当然,只是最顶尖的工业那批工业水准,想要在底层真正普及开来,大明还有段不短的路要走。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467314/1076143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