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文官们的手段
调物资还是很快的,兴禾超市在南城就有仓库。毕竟毕竟北城的房租很高,而南城有大量的荒地,杨凡随便租下几百亩地,做好地面硬化,用木柱和瓦楞钢做房顶就可以很短时间内搭建起大量的仓库。
载重七吨的大篷车四轮重型马车,拉着用木箱装着,内部用油纸包裹的挂面,向南苑运送过来。
这些挂面都是一公斤一筒的,都是现代生产的最便宜的挂面。虽然面粉等级不高,但是绝对是纯面粉做的,没有参杂任何杂粮。
杨凡不缺挽马,但他比较低调,在京城不想显摆。
大明缺马,公私用马都不足。所以大篷车都是用壮牛拉的。速度很慢,毕竟牛的力气大,但是走路速度不如马匹。
九头壮牛分前后三排,拉动沉重的大篷车行进。这主要是考虑到进出城门的方便,太宽了不好出入城门。
守城的小旗,看着四辆牛车拉的大篷车出永定门。连忙指挥士兵们,让其他进出城的人和车轿让路。让兴禾超市的车先走。
他的薪水时发时不发的,家里也全靠兴禾超市提供的粮食过日子呢。
自从兴禾超市允许在京的军户办理粮本儿之后,军户们高兴坏了。这样的大灾之年,有廉价的粮食,就是救了一家人的命。
当然,有人开心,就有人不开心。好多文官都很不满意。
因为粮价虽然涨上去了。但是好多小民百姓根本不去他们的粮店买粮食。只有那些没有京畿户贴的外来人口才会去粮店买粮食。
现在,兴禾超市开始给军户办理粮本儿了,更是减少了他们的客户。这京城里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去买廉价粮食了。
他们把粮价涨上天,也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有价无市。没有多少人来买。
发给军队的钱粮,他们和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合伙截留一半。
文官们三成,勋贵们两成。其他经手的军官们也不能少,他们就往里掺沙子,继续贪墨一些。
他们贪墨的粮食,就会出现在他们的亲戚开的粮食店里。然后高价出售。
当然,必须高价出售。毕竟现在是荒年,粮食都涨上天了,怎么可以便宜卖。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百个人,就需要一百份口粮。
少一份,价格就不是上涨那么简单。不是上涨百分之一,而是百分至一百,甚至几百的涨价。
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愿意成为,被饿死的那一个。
人们会在恐慌之中竞相抬价,粮价就会立即疯涨。
正是因为有这种非理性的疯涨,才会有暴利。经营粮食生意,靠的就是等这种非常规的机会,大发横财。
这样层层贪墨下,还剩下的三成多。
虽然到了军营,但那点粮食是绝对不够吃的。
当兵如果得到的粮食不足以维持生命,他们是会反抗的。
毕竟军队是暴力机关,是武装集团,是持有武器的人组成的。而且这些人的职业就是杀人。
大明的文官们做事,还算拉完屎肯擦屁股。
因为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闹到这个程度,就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了。他们只想发财,可不想送命。
文官们就把仓库里,垫底的陈粮和各家粮店霉变的陈粮加进去。凑够五成的数量,勉强让当兵的喝粥吊命,而不至于饿死。
因为文官们有两千多年的统治经验。
他们清楚,你可以做的很过分,多过分都没有关系。但是,要给下面的人留一条路走。不要让下面的人绝望。
现在这样的大灾年,当兵的有一口吃的,就很容易满足。
没看到城外到处都是路倒儿吗。他们能维持活着,就不会闹事。
否则,当兵的被逼急了,大家一拍两散。不和你玩你们规定的这一套了。麻烦就大了。
没见黄巢就是这样被逼反的吗。
当初要是考官控制一下自己的贪婪。
少收一份礼,少走一个后门,录取他呢。是不是就没有这个灾星了。
人家可是正经考上的,被硬生生弄下去了。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文官们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策略,目的就是不择手段的稳固自己的统治,同时无限扩大自己的利益。
每一次玩砸了,就吸取教训,重新开张。
他们发明出了很多种看来可改变阶层和出身的机会。
但实际上,全是一些希望都很渺茫的制度设计。能通过这些方式向上层阶级流动的人数非常少。
其真实目的,就是用科举给你一个希望,来麻痹人心,削弱反抗的意识。他们最成功的制度设计就是八股。
儒家和大明文官所有的制度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让人泯灭血性,让人麻木,失去反抗的意识。
表面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实现阶层跨越。但事实上读书很费钱的。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和发展程度正相关的。
几百年后也是一样的。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自然会好很多。比考试,边远穷困地区是比不过发达地区的。说到底,教育资源也用金钱堆砌出来的。
大明富裕家庭能获得的教育资源,也是普通百姓所望尘莫及的。书香门第和种田扒粪的教育出来的孩子能一样吗。
科举最操蛋的一点就是,这种制度给人一种维护了社会公平,促进了阶层流动的错觉。
反正机会给你了,你考不上就是你自己不够努力。你竞争不过别人,是你自己不行。怨不得朝廷和皇帝。
是你脑子不够聪明。这是父母给的,是命。是命就得认。
在大明,一切成功的制度设计,都是把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最后归结到受害者身上,并且让整个社会和受害者接受这种逻辑。
况且,就算不看这些,科举也是一个笑话。
唐代每三十年,需要入仕的人数是一万九千人。科举入仕的只有三千一百人。占16%。
非科举入仕的占86%。这些人主要是世家大族、官员推荐、皇帝恩荫。
如果把吏这个阶层算进去,科举入仕的只占1%。
宋代是大家公认的,对读书人最友好的时代。考科举入仕的人数,不计算吏的情况下,也只占26.1%。其他全是恩荫出身。
不要小看吏员这个阶层。
在地方上县令以下的县丞(副县长)、主薄(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县尉(警察局长)、典史(刑警队长兼典狱长)、县衙门六科房等。都是有实权的部门。他们也是正经的古代公务人员。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州县的科、房具体数字都是六个。比照中央吏、户、礼、兵、刑、工的名目设立。
但也不绝对,有些州县的科房设置就不一定是六个,还有其他的科房。
比如直隶景县,除了六房以外,还有粮房、盐房、库房、招房、柬房以及承发、户总、科税、河道等十房。加在一起,共有16房。
这些庞大的吏员群体是真正管理着百姓的人群。他们都不是科举出身。
在大明朝,这个空前扩大了科举的朝代。即使是最上层的七卿,对二百七十六年的总数统计,非科举出身的也占了57.6%。科举出身的一半都不到。
清朝也没好到那里去,有学者统计过,通过科举向上流动的读书人,只占官员总数3--4%。其他的入仕官员,最多的是恩荫,其次是朝廷卖官鬻爵。
出了永定门,道路变得非常的差。两道深深的车辙足有半米深。有的地方还有积水。散发着恶臭的气味。苍蝇嗡嗡的飞。
十几个骑马的家丁,带着武器护卫在两旁。
柱子坐在驭手旁边,大篷车赶车的位置可以横着坐三个人。
“这条破路早该修修了。这么颠簸下去,挂面岂不是都要散花了。”
赶车的车夫是兴禾超市的货运队的副队长张胜武,他说道:“没办法啊,老爷的命令来的急,让立刻把库存的挂面都运过去。只能这样了。要不慢点走,能好不少不是。”
柱子说道:“老爷找我,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张胜武说道:“到了不就知道了。想那么多干什么,费脑子。”
柱子羡慕的说道:“是啊,老张你过的真是好日子。收入高,还不操心。儿女成双,老婆孩子热炕头。我要是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就知足了。”
张振武笑道:“我是没有什么出息才这样的,你小小年纪就得到老爷看重,自然前途不可限量,和我比什么。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467513/72227125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