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826章 丈量华夏

第826章 丈量华夏


就这样,一个月时间兜兜转转,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年的春节,常浩南又没落着回家。

    基本就是在兴城和金陵两头跑,解决雷达适配的问题。

    不过对于他来说,只要能解决标定问题,那么多一种少一种雷达其实不怎么会影响到工作量。

    反而还可以获得更多应用数据来进行迭代。

    尤其那几种主要功能都是对空的雷达,核心程序都可以用一样的。

    最多也就是考虑到波段不同,调整一下几个典型特征的权重系数。

    当然,在他本人的坚持下,14所还是给新的目标识别算法装了个小开关。

    可以由飞行员/操作员自行选择是否使用——

    尽管在目前的测试中并没有发现这项新技术会带来什么负面效果,但任何一个写过程序的人都知道,测试一万次不出问题,也不能保证后面一直不出问题。

    顾客进酒吧点了份炒饭结果酒吧炸了的故事[注1],虽然这個年代应该还没有,但常浩南是听过的。

    两头跑的出差生活一直持续到二月末。

    正当全国、乃至大半个世界的媒体都还在关注着半个月前华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时。

    2000年2月25日。

    在几乎无人注意的情况下,第一颗完全属于华夏自己的传输型遥感卫星(资源一号是我国和巴西共同使用),在晋阳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送入了太空。

    在经历了卫星信号丢失等一系列有惊无险的波折之后,3月10日,第一幅陇原及周边地区的高光谱遥感数据被传回了位于京城北郊的檀州测控站。

    而常浩南、孟震远,以及几名国家航天局的同志,已经在这里等候了多时。

    “栾总、常总、孟教授,这就是我们资源二号01星拍下来的第一幅清晰成像图片。”

    测控中心的大屏幕前,遥感任务总工程师李年恒对站在旁边的三个人汇报道。

    除了常浩南和孟震远以外,另一个人是国家航天局的局长,栾文杰。

    当然,由于国家航天局跟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一司属于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所以常浩南和栾文杰也算是老相识了。

    只是过去没有过太多工作上的接触。

    “这应该是经过多波段融合之后的图像了吧?”

    常浩南看着屏幕上一张巨大的黑白灰度照片问道。

    或者严格来说,是几张重叠在一起的照片。

    从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出山脊、水系、城市和公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表特征。

    这些就是高光谱传感器捕捉到的数据。

    由于单纯的可见光波段穿透力极弱,因此只能看到最表层的情况。

    但好处是非常直观。

    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而探测的波段范围增加之后,能够看到的信息量也随之增加。

    比如皑皑白雪下面的森林、农田、荒漠或是草原。

    这些是可见光波段无法直接分辨出来的。

    但大量的多维数据混杂在一起,也会导致仅靠人眼无法正常分辨出数据图谱中的内容。

    现在大屏幕上的图像既然已经包含了清晰可见的多层信息,显然是已经经过了一些处理。

    “没错,我们这次参照国外最先进的技术,采用了边传输边处理的技术,这样在完成图传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能拿出结果。”

    李年恒回答道:

    “否则高光谱遥测数据是图谱合一的,肉眼根本看不出什么东西。”

    实际上,这就是双方的信息差了。

    原则上讲,孟震远的那个项目是在卫星入轨之后才算正式开始。

    到现在连半个月都没有。

    因此航天局今天的本意是让他们参观一下测控中心,再熟悉一下基本情况,然后回去开始做项目。

    既然是参观,那肯定要整点直观能看懂的。

    所以才专门放了这张图。

    结果常浩南今天过来是准备直接干活的。

    华夏石油那边连勘探队都已经提前撒出去了,就等着接收具体的勘探位点呢。

    所以他想要的显然不是看个热闹:

    “那最原始数据你们应该是保存下来的?”

    “当然,都保存在服务器机房里面,等您以后需要的时候,我随时可以带您过去。”

    李年恒说着指了指自己脚下。

    “呼……”

    听到这个回答,常浩南松了口气。

    他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如果数据处理是在星载计算机而不是地面完成的,那麻烦就有点大了。

    因为流形学习的提取算法跟现有的多波段融合算法完全不同,没办法再利用已经被后者“污染”过的数据。

    他定了定神,对李年恒说道:

    “那现在就过去吧,我们的算法框架已经搭建好了,需要用到原始数据进行提取。”

    “好……”

    李年恒早就已经收到了栾文杰的指示,在不违反原则、不涉及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的前提下,整个测控组都围绕常浩南展开工作。

    因此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点头,然后就准备带常浩南去服务器机房。

    然而“好的”两个字还没说完,转身的动作就定住了。

    过了几秒钟之后,又缓缓回过头。

    这个时候,旁边的栾文杰也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和孟震远。

    “你们的算法已经……弄出来了?”

    李年恒大脑飞速运转,但想来想去,这句话似乎都只有字面那一层意思……

    但是……

    资源二号这才打上去15天。

    要是排除刚开始找不到信号的那天。

    才14天。

    就连我们测控中心,都是刚刚接收到第一份完整的华夏西北部测绘结果。

    然后你们两个第一次过来、连测控中心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的人。

    就把遥感数据提取和分析的算法给弄出来了?

    看着面前两个人疑惑中带着茫然的眼神,孟震远不动声色地后退了一步。

    “是常教授弄出来的,不是我们,和我没关系……”

    当然,这话他也就是在心里说说,不可能真讲出口。

    “咳咳……”

    常浩南清了清嗓子:

    “原则上讲,还不能说已经弄出来了。”

    “只是框架搭建好了而已,接下来还需要跟现地勘探的数据对照,进行结果校核,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但栾文杰和李年恒都是一脸“我读的书多你骗不了我”的表情——

    这前后两件事根本不能放在一起对比好吧?

    如果说搭算法框架是盖房子,那调参和校核只能算是装修。

    虽然也是入住前的必要流程,但重要性和需要花费的时间显然跟前者不在一个层面上。

    现在相当于我的地才给你批下来,楼就已经拔地而起了。

    简直离谱。

    不过,震惊归震惊,俩人的理智还是在的。

    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就带着常浩南和孟震远来到了储存原始数据的机房。

    为了保证信息安全,用笔记本电脑直接物理连接服务器这种逆天操作,肯定是不会被允许的。

    都是把数据复制出来一份,然后就随便你们怎么搞。

    好在测控中心这边不缺超算,所以常浩南甚至都不用回京航,而是现场直接动手。

    ……

    相比于之前测试时处理过的雷达回波数据,每一份高光谱数据图中包藏着的信息量要多出不止一个量级,因此不可能像在预警机上面那样实时获取实时处理。

    实际上,光是完成局部嵌入型特征提取这第一个步骤,就足足耗费了五个小时的时间。

    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这几个地方……跟数据融合出来的结果好像不太一样……”

    李年恒抱着笔记本电脑凑到跟前,对比了一下常浩南面前屏幕上的图片。

    跟之前在大厅里面看到的那张图相比,已经多出来了不少信息。

    “很奇怪……”

    李年恒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

    “你看这里。”

    他说着指向了图中稍靠上面的位置。

    陇原北方,蒙省境内的一处地块。

    “这地方应该是一整片阿拉善沙漠,但是处理之后的结果……就不说跟其它沙漠对比了,哪怕是在这片区域内部,信号特征都乱七八糟,感觉像是有噪音没除尽的样子。”

    这里并不是西气东输管道会经过的地方,但卫星图一起给拍下来了。

    常浩南顺着李年恒的指示一看。

    还真是这样。

    “别急,后面还要做正则化矩阵分解和概念分解。”

    他看了一会之后,决定暂时放弃:

    “目前这张图只是个半成品,输出出来只是为了跟后面的成品作对照。”

    “等明天数据提取全都完成之后,应该会看的比较清晰。”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546800/1111030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