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小说 > 第806章 真有大佬要来?

第806章 真有大佬要来?


其实这个“尽量低调”的要求,还是国庆阅兵之后,常浩南跟丁高恒建议的。

    只不过,他现在明面上的身份已经跟航空工业集团没了关系,如果直说的话难免有横加干涉兄弟单位日常工作之嫌,所以特地让后者不要提到自己的名字。

    之所以突然有这种想法,自然还是受到了涡扇10小作文事件的启发。

    装在歼11上面的新型发动机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意外,因此一时间没人能搞清楚这个型号的底细,相关情报分析也都是以过去的证据或者干脆是架空文学为主。

    这样的混乱最终导致斯奈克玛带着他们的M88发动机找到了华夏,也导致美国人没能在最后关头挽回这场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合作。

    而歼10A的情况,其实跟涡扇10是类似的——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华夏有一种单发中型第三代战斗机,也知道这个型号的飞机长什么样子,甚至知道它叫歼10。

    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歼10还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这個消息未必能瞒住很长时间,但信息差越大、外面流传的消息越混乱,就越是有可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至于具体落实起来……

    基本上就是一方面狠抓爬墙党,另一方面尽量选在清晨或傍晚时段试飞。

    考虑到新老歼10的基本特征还是比较相似,因此如果在较远距离拍摄照片,清晰度不足的情况下很大概率无法分辨出两种型号的细节。

    当然,这些操作说穿了,还是因为在技术上没有绝对的优势。

    否则就像现在的美国那样,只要随便宣布一个什么项目,就有不少国家上赶着来求合作。

    哪还用费这种力气……

    宣布完事情之后,梁卓平又把目光重新投回了两架飞机上面。

    “说到出口,文聪同志。”

    他看着稍远处的那架歼10E,对宋闻聪问道:

    “我觉得外国客户……尤其是只能维持小规模空军的外国客户,或许会更看重一机多用的能力,之前的设计方案真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么?”

    “这件事情,我们也讨论过。”

    宋闻聪连忙解释道:

    “老方案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航程不足,尤其对于我国来说,在实战情况下,机翼最内侧的两个挂点几乎绑定了副油箱。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加上为了省出一些机翼空间容纳燃油,一开始就没有给这两个位置设计电气接口,只是连接了燃料管线。”

    “但是对于国土面积有限的外国用户来说,不挂副油箱的航程并不是不能接受,所以我们计划在量产型上面,把这两个机翼内侧挂架也连接到数据总线,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多用途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个年头,F16还没有装备保形油箱,单发中型机在航程方面的标杆本来就不高。

    而且至少短时间内,会买华夏战斗机的国家都还是以国土防空为主要任务,哪怕要对地打击,目标也限于国境线以内或者附近,对航程的需求确实不太迫切。

    所以歼10E这样弥补一下,倒也显不出什么特别碍眼的短板来。

    因此,梁卓平听罢,还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这次过来之前,我听丁主任讲,动力集团那边已经把第三代航空发动机技术出口到欧洲去了,咱们在这方面也不能落后,十一号工程按照协定又不能用于出口,所以,就指着你们的表现了。”

    其实联合研发M88发动机这事基本属于明牌,但凡是军工系统内部的人都多少知道点相关传闻。

    毕竟航发号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法国过去又一直是华夏航空技术的主要输入国之一。

    现在搞起反向技术支援,相当于五十年河东五十年河西的穷小子逆袭剧情。

    写到书里人人说老土,但发生在现实中的话……

    人人都觉得爽。

    梁卓平搬出丁高恒来,只能说是给这件事情一个实锤,也算一种激励。

    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梁卓平又继续道:

    “可以发挥一下我们在渠道方面的优势,毕竟,航技集团还是在我们这边嘛。”

    “那些以前从我国购买过空军装备的国家,沟通起来应该也会更方便一些。”

    宋闻聪没有接话,只是点了点头。

    梁卓平说的这些,倒不能说有错。

    只是可操作性不太够。

    航技那边确实掌握着很多国家负责军购的部门或者人员的联系渠道。

    但问题是,华夏过去出口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装备突出一个低端,用户基本都是些没什么经济实力的国家。

    歼10E哪怕再怎么实惠,也是正儿八经的三代机,不可能真当大白菜去卖。

    换句话说,肯定得开辟新客户。

    而在寻找高价值客户这块,似乎还是隔壁的常总比较擅长……

    当然,这些困难只能想想,要是说出口,那就有点矫情了。

    总归是幸福的烦恼。

    过去只有歼7和强5能往出卖的时候,哪能轮到寻思这种问题……

    ……

    总之。

    千禧年,就这样平静地到来了。

    常浩南也在安然自乐地度过了三天的元旦假期之后,重新整装上阵,准备迎接全新的挑战。

    以及顺便帮自己的开门弟子搞个项目做。

    当然,对于他来说,这种“小事情”已经根本不需要去麻烦丁高恒了。

    考虑到正好赶上年初报项目的时候,所以他只要看一下有没有相关企业通过精工计划的平台寻找乙方就行了。

    因此,在航空动力集团稍微露了个面之后,常浩南就直接回到了京航大学。

    结果,他这边屁股还没坐热,就看到唐林天火急火燎地从外面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唐校长?”

    看着在寒冬腊月把自己搞得满头大汗的唐林天,常浩南觉得有点纳闷,半开玩笑地问道:

    “您这是……担心咱们计算中心被千年虫给影响到?”

    在千禧年之前的一段时间,所谓“千年虫危机”是个非常火热的话题。

    以至于一部分专业的计算机研究人员都开始出现担忧——

    在一些极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年份确实只使用两位数表示,因此在代表1999年的99过渡到00之后,就会出现日期处理方面的错误。

    而如果这种错误在全世界同时爆发,就有可能爆发巨大危机。

    但实际上,真正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的设备少之又少,而且绝大多数也有办法进行补救,根本不会导致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发生。

    之前完全是杞人忧天,或者说,单纯的媒体炒作而已。

    听到这个问题的唐林天赶紧摆了摆手:

    “当然不是……我怎么可能相信那种东西……”

    “我是刚才一直打不通你电话,所以过来跟你通报一个紧急的事情。”

    听到是正事,常浩南赶紧恢复了严肃的表情:

    “我之前去了刚集团那边,刚刚才到办公室,是什么急事?”

    此时的唐林天也总算缓过来了一点,至少呼吸已经平复下来,对常浩南一字一句地说道:

    “莫斯科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主动联系到我们学校,说希望能过来进行一次学术交流访问。”

    “……”

    办公室里一片安静。

    “呃……所以呢?”

    常浩南面色茫然:

    “就……就这?”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546803/1111032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