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在线 > 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

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


檀州这地方,你说它是京城吧,那确实也是。

    但其实离京航大学已经有小一百公里了。

    哪怕在二十多年后,这里都算是一片还没被彻底开发过的地方。

    这种距离,常浩南和孟震远肯定不可能晚上折腾回去,第二天早上再过来。

    所以俩人就这么在测控中心将就了一宿。

    航天系统的同志们忙起来也是不分黑白,所以这地方别的东西没有,但空房间折叠床之类的东西倒是不缺。

    本来打算是第二天就可以收工,然后回去等现地勘探的结果,

    但这一次数据提取所用的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常浩南的预期。

    一直到第三天凌晨的时候,概念分解才将将结束。

    这说明那张图里面所蕴藏的“有用”信息,要远比他之前预期的更多。

    好在这个算法目前还处在初级状态,所以到这就算是完事了。

    后面的特征识别和选择,因为还没进行过数据校核,所以没法靠计算机来做——

    跟之前在雷达领域的应用类似,算法只能提取出有特定差别的信号特征。

    至于每个特征具体对应的结果是什么。

    那至少在一开始需要人去标定。

    在标定的次数足够多之后,才能做到单靠识别信号的特征做出判断。

    类似声呐通过声纹信息判断目标潜艇的型号那样。

    常浩南几人回到测控中心大厅,站在屏幕前面,抬头看着经过流形学习算法降维处理之后的遥感数据谱图。

    李年恒之前发现的异常情况,在这张图上存在着不止一处。

    所以应该不是偶发性的bug。

    但又不是到处都有。

    所以也不像是单纯的噪声干扰。

    “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这些奇怪的数据,具体是哪个传感器捕捉到的。”

    常浩南首先打破了沉默:

    “看起来,在过去,这些数据应该是被直接当做干扰给屏蔽掉了,但在使用了新的特征提取方式之后,就暴露了出来。”

    李年恒点点头,显然非常赞同这个意见。

    于是,他找来了负责星载探测系统设计的副总工程师,叶间培——

    虽然探测器本身不完全是国产的,但整個卫星的总体设计完全由华夏完成。

    所以一切尚处在掌控当中。

    “只有原始数据恐怕不够。”

    在听过李年恒对情况的描述之后,叶间培思索片刻,然后谨慎地表态道:

    “最好是能有整个遥感数据提取过程的日志,这样逆推起来的效率会更高一些。”

    “我们之前是在02号服务器上进行的提取运算,运行日志应该还保存在上面。”

    常浩南回答道:

    “其中一部分降维过程哪怕对于我来说也属于黑盒,但如果只是进行溯源的话,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叶间培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带着自己手下的两名技术人员快步走向服务器机房。

    “看来……你们又得在这将就一晚上了。”

    李年恒看着叶间培匆忙离开的背影,对旁边的常浩南和孟震远说道。

    “无妨。”

    常浩南摆了摆手:

    “我也想看看,那些异常信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是常浩南此前,包括上一世也从未接触过的问题,确实让他产生了几分好奇。

    ……

    “常总,常总?”

    不知道多长时间之后,靠在椅子上半眯着休息的常浩南突然听到有人在旁边叫自己的名字。

    他迅速睁眼起身,顺手把不知道谁给盖上的毛毯披到靠背上。

    李年恒和叶间培正站在椅子后面不远的位置。

    “结果出来了?”

    “对。”

    叶间培言简意赅地把一份文件递给常浩南:

    “一部L波段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我们从法国进口的高光谱遥感设备组里面的一部分。”

    “这个设备在设计时候的功能是测量目标高程数据,还有就是获取地表覆盖物,比如森林、冰雪、房屋之类的详细参数。但是现在来看,它显然还捕捉到了一些我们此前都没预料到的信息。”

    常浩南接过文件看了看,发现上面是这部L波段雷达的详细数据。

    即便在法国人提供的说明书上,也没有提到过除了上面那两项以外的其它功能。

    显然,他们也不知道。

    “有没有可能……是地下埋的资源之类?”

    此时孟震远的思维已经发散开来了:

    “比如油田、煤矿或者……”

    说这话的时候,他眼神都亮起来了。

    显然,如果真能在国内找到这么多矿,绝对算是缓解了这两年能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哪怕他只是从中起到了辅助作用,恐怕也能混个特殊津贴领一领。

    不过孟震远的幻想很快就被击碎了。

    常浩南单手扶额,无奈地回答道:

    “怎么可能……这都快21世纪了,到现在还没被人类发现的矿,深度保守估计也得在千米以上,咱这是电磁波又不是地震波,哪怕L波段最多也就穿个20到50……”

    说到这里,常浩南的声音突然止住了。

    L波段作为波长相对较长的分米波雷达,理论上讲,确实可能会有一定的透地能力。

    但是,过去一般认为,电磁波的穿透力取决于地表覆盖层的成分,因此不太稳定,分辨率也比较一般,总体上很难获得人们想要的效果。

    极少数投入应用的透地雷达也是以更长P波段为主,利用长波更强的穿透力进行一些概略性的搜索。

    比如寻找浅层地下暗穴之类的。

    但是从刚刚他们获得的那张图来看。

    电磁波的穿透力确实不太稳定,这个是真的。

    但效果却未必就不好。

    更有可能是因为以前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直接把很多有用的特征数据当成杂波给屏蔽掉了。

    想到这里,常浩南转过身,看向另外三人: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他说着伸手指向大屏幕:

    “哪怕是同一种地形地貌特征,但其内部仍然有我们不知道的,或者说过去靠遥测手段观测不到的区别在?”

    “你的意思是……”

    这句话稍微有点绕,但作为遥感技术专家的李年恒还是很快理解了常浩南的意思:

    “比如荒漠,可以分成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这四种地貌特征,在我们过去的遥感数据中也是不一样的,而你觉得,可以把这四种地貌特征进一步细分?”

    “没错。”

    常浩南肯定道。

    这个时候,旁边的孟震远也插进话来:

    “那就只能让勘探院那边的同志去现场采样,然后再做详细分析了。”

    语气中明显带着兴奋。

    虽然没有如他刚才所想的那样找到矿,但如果常浩南的猜测是真的,那……

    好吧,一时间也想不到有什么现实意义。

    不过至少在地质学领域,绝对能留下今天在场这四个人的名字。

    而且现实意义这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在看似无用的研究过程中被发现的。

    万一呢。

    但常浩南却摇了摇头:

    “这张卫星图上有异常特征信号的区域分布很广,不单是在陇原,光靠石油系统的勘探力量恐怕不够。”

    说完他看向李年恒。

    作为遥感任务的负责人,对方肯定免不了跟地质专业的相关单位打交道。

    在专业研究这方面,显然还是他们更专业。

    根本不用他开口,李年恒就已经会了意。

    后者当即从后面叫来一名工作人员:

    “小宋,你马上去联系国土资源部门,让他们协调华夏地质调查局的同志配合我们,对这些点位分别做现地勘探。”

    “全……全做?”

    图上被标记过的点位足有大几十个,被叫来的是一名看上去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显然没见过这种阵势。

    李年恒稍一沉吟,冷静下来之后,也觉得好像动静有点太大,于是选了个折中方案:

    “如果人员和经费实在有限,至少先把陇原东部的黄土高原区,还有蒙省西部阿拉善的沙漠地区给做了,我看这两块提取出来的特征信号更复杂一些。”

    复杂,意味着信息量大。

    反正都是跑一趟,肯定要优先可着这种地方去。

    “在陇原东部,可以让华夏石油的勘探开发研究院派出人手协助他们。”

    常浩南最后补充道。

    “是!”

    工作人员干脆地回答之后,转身一路小跑着离开了大厅。

    “孟教授。”

    常浩南长舒了一口气,重新把目光投回到大屏幕显示的图片上面:

    “咱们的项目,恐怕没那么快结束了。”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546805/1111030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