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在1977 > 第569章 拒绝

第569章 拒绝


收拾完东西,跟何青生打了声招呼,陈凡便带着周亚丽走人。

    开着车去到长江宾馆,周正东他们早已准备就绪。

    三辆小轿车,一辆供他们一家三口乘坐,计划中也包括陈凡,另外两辆则是两个老外和我方单位陪同人员乘坐。

    除此之外,竟然还有一辆小货车。

    陈凡下了车,看着那辆被油布遮住的小货车,再看看等在一旁的周正东,“这是什么?”

    周正东笑了笑,“我想顺便去你在的那个村子看看,这是给他们准备的一点小礼物。”

    小礼物?

    陈凡嘴角抽了两下,谁家小礼物用轻卡拉?

    周正东话风一转,“可以出发了吗?”

    陈凡点点头,“我加点油就走。”

    随即拉开后备箱,拎出一只油桶去加油。

    而周亚丽则连蹦带跳地跑到母亲身边,献宝似的拿出一本书,“妈咪,你看看这个,弟弟的字好漂亮呀。”

    赵婉茹接过去,定睛一看,不觉两眼发亮,“好漂亮的字!”

    这时周正东也走了过来,情不自禁地点头,“确实很漂亮,我还从来没见过这种钢笔字,很有书法的感觉。”

    周亚丽又拿出一本小册子,嬉笑道,“爹地真聪明,这个就是弟弟发明的硬笔书法。”

    周正东接到手里,喃喃念道,“浅谈硬笔书法?”

    他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轻声说道,“这是开宗立派啊!”

    从古至今都只有毛笔书法作品,更早之前的铭文和竹编书册,都极难体现出汉字的美感,所以文人将书与画并列,意思是好的书法就好像一幅画。

    既然是作画,那当然要用毛笔。

    却没想到,硬笔竟然也能写出姿态万千的文字?真是大开眼界!

    本来他以为这个失而复得的外甥已经非常优秀,却没想到,还能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

    不一会儿,陈凡加完油,将油桶拧紧放回后备箱,对着他们挥挥手,“可以走了。”

    然后便拉门上车,准备出发。

    下一秒,便看见周亚丽颠颠地从车前跑过来,拉开副驾驶的门坐上来。

    陈凡看了看她,再看看后面那三辆红旗小轿车,转过头说道,“你们不是坐那个吗?”

    周亚丽眉角轻扬,咧嘴笑道,“既然你有车,姐姐当然要和你坐一起呀。”

    陈凡正要说话,后面的车门也被拉开。

    只见周正东和赵婉茹一人一边上来,安安稳稳地坐在后排。

    后面那辆小汽车的司机顿时无所适从,转头看向领导。

    领导只能两手一摊,打了个手势,众人纷纷上车,准备出发。

    周正东坐在车上,见陈凡回头来看,当即咧嘴一笑,“听说这辆车是你自己改装的,我看看改装得怎么样。”

    呃……

    陈凡眨眨眼,假假地咧嘴一笑,也不说话,转过身坐好,呼出一口长气,“出发。”

    随即启动发车。

    等汽车平稳地行驶在公路上,周正东还故意颠了两下,不禁说道,“你这个真是用嘎斯车改装的?怎么感觉比凯迪拉克还平稳?”

    当前美国最豪华的汽车就是凯迪拉克,尤其是“伍德”系列,是许多富豪、甚至国家元首的首选,宽大的车体和舒适的乘坐体验是美系豪车最显著的特点,曾经一度压得奔宝奥宾劳出不了头,直到虎头奔的出现,加上凯迪拉克在科技水平上逐渐被超越,后来才沦为二线品牌。

    但现在却是当之无愧的豪车。

    结果周正东坐这辆小小的嘎斯车,而且车底下的道路并不平整,颠簸感却非常轻微,竟然能与乘坐伍德的感觉相当,舒适性还要超过普通的凯迪拉克,就很不可思议。

    陈凡抬头看了一眼后视镜,也没详细解释,只是说道,“经过改造的,肯定跟原来不一样。”

    言语之间,一股疏离的感觉扑面而来。

    他能说用了新世纪改进过的防震技术吗?

    周正东嘴角不禁浮现一抹苦笑。

    赵婉茹则抿嘴微笑,伸手握住丈夫的右手。

    周正东转过脸与妻子相视一眼,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些。

    其实这个场面也在他们的想象之中,只是又有些不一样。

    出发之前,他们就有过多种设想。

    一方面,当前国内环境还比较封闭,对外部有些陌生、甚至是抵触,所以他们想象过,如果回来的话,会不会被当做洪水猛兽,乃至拒绝相认?

    可是另一方面,等他们真正回国之后,从上到下对他们的礼遇,又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

    后来见到陈凡,周正东第一眼就认定他是自己的外甥,而陈凡也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抗拒,但是也没有太过亲近。

    刚开始他还以为是因为陌生而疏离,但是经过这两天的观察,感觉又不像。

    总的来说,就是“这门亲戚我认,但是最好互不打扰”的那种。

    而陈凡呢,倒也没有故意去疏远,只不过确实亲密不起来,造成这种结果也就理所当然了。

    周亚丽转头看看陈凡,顺便瞟了一眼父母,眨了眨眼,随即将话题岔开,笑着问道,“老弟,我听说你还跟小本子的出版商签约了,马上就要在小本出版,是真的吗?”

    陈凡转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说道,“这你都知道?真倒是真的,不过只能算运气。”

    随后将前因后果解释了一遍,笑道,“所以人家只是为了还人情,并不是真的看上我的作品。”

    等他话音刚落,周正东便在后面说道,“有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你的作品足够优秀,我相信那个小本子也不会把你的作品全部买下。”

    说完之后,他见陈凡只是笑了一下,并没有吭声,正好女儿转过头来,便给了女儿一个眼色。

    周亚丽对着父亲眨眨眼,表示明白,随即干咳一声,笑道,“弟弟,我们家也有出版生意哦。”

    陈凡转头看了她一眼,颇有些意外,“是吗?”

    昨天不是说主要做地产和贸易,怎么现在突然就冒出来出版生意?

    量身定做?

    周亚丽立刻说道,“你别不信,等你跟我们回美国就知道,我们周家的出版社都有近50年的历史了,最早是专门服务华人的,根本就不赚钱,没想到后来华侨越来越多,渐渐的有些小赚,再后来又开始接英文图书出版生意,到现在,哪怕在整个纽约,也算得上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出版社呢。”

    听她这么说,陈凡才放下疑虑。

    因为当年这样的华商确实不少,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几个这样宁愿亏本、也要发展中文传媒业的人。

    比如早在1972年,纽约就出现了第一家华语电视台,名字就叫“华语电视”,虽然在1987年时无以为继,却在当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连亏本办电视台的都有,周家要是真那么有钱,办个华文出版社也很正常。

    这时周亚丽继续说道,“老弟,要不把你的作品交给我们,给你在美国出版吧!”    

    她捧着双手、脸上满是畅想,“说不定还能畅销全美、卖到欧洲,到时候我也可以跟朋友说,我表弟是畅销书作家,羡慕死他们!”

    听到这话,陈凡却笑出声来,“想得挺美,下次别想了。”

    周亚丽当即转过头,横眉怒目地说道,“怎么,连小本子都能出版你的书,我们自家人还不行吗?”

    她是真没想到表弟竟然会拒绝这么好的提议。

    陈凡摇摇头,笑着说道,“不是,我是说,我的那些作品,在美国根本卖不出去。反倒在小本那里还有一点市场。”

    听到这话,周亚丽顿时满脸呆滞。

    坐在后面一直在听的周正东和赵婉茹不禁相视一眼,纷纷看向陈凡,“为什么?”

    难道海外华侨还没有小本子更能接受他的书?

    陈凡看了一眼后视镜,笑着解释道,“小本子的图书市场,目前以反战思维为主流,同时兼容并蓄,他们乐于接受不同种类的书籍。

    我国与小本建交多年,这些年也有过不少民间往来,哪怕是为了猎奇,也会有人买我的作品,尤其是其中一部分反应时代的,应该会有不错的销量。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同意高桥英夫的请求,以高价跟他签约的原因。

    就算是为了还人情,如果要他承担巨额损失,哪怕是小本子,我也不会签约,因为那样坏的是我自己的口碑,只有让出版社能赚到钱,至少是不赔钱,作家才能在出版市场立足,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周正东听着情不自禁轻轻点头,心里给这个外甥再加1分。

    不能多加,再加就满分了。

    目光长远、不短视,而且知道去分析市场,不是那种只会闭门创作的文人。

    就很不错。

    转念间,他便问道,“那美国呢?为什么不适合你的作品?”

    陈凡耸耸肩,目视着前方,轻声说道,“当然是因为宣传。长期以来,海外许多华文媒体在某些人的指示下,将内地描述为洪水猛兽,下意识里对内地作品就有所排斥。

    另外,占据海外文化市场的基本上都是港台作品,尤其以武侠、言情为主,对于国内这种现实主义作品,不能说没有兴趣,只能说嗤之以鼻。”

    “噗嗤。”

    陈凡转头看了一眼,原来是周亚丽在笑。

    这有什么好笑的?

    周亚丽咧着嘴,“嗤之以鼻不就是没兴趣吗。”

    陈凡,“……呵呵。”

    古人不懂后人的梗啊。

    周亚丽随即说道,“也不一定啊,你的那本《摆渡人》我就看过,觉得很好看。”

    陈凡笑了笑,说道,“那是因为你先入为主,如果换成别人的作品,你还有兴趣看下去吗?”

    周亚丽眼珠微转,略显尴尬地笑了两声,说道,“刚开始看确实有点枯燥。”

    随后举起右掌,很认真地说道,“不过越往后越好看,就和看《飘》差不多。”

    陈凡笑着摇摇头,“你也说了,刚开始是有点枯燥,是耐着性子看下去的。这个就是先入为主的思维了。反过来,绝大部分人认定了内地的文化作品过于教条,就和老师一样,教育你要怎么做,所以从内心深处就不喜欢。

    事实上我的所有作品,在文章最后都会有这样一段内容。”

    他耸了耸肩,“我们称之为‘升华’,但是在他们看来,就过于‘说教’,所以就算会有人买去看,也肯定不会太多,更不会卖太长时间。”

    说着转头看了一眼周亚丽,开了个小玩笑,“也许真正卖出去的,还没有你送出去的多。”

    周亚丽果然咧嘴直笑,“哪有你这样说自己的。”

    陈凡笑着叹了口气,“事实如此啊。”

    话说回来,现在海外华人、包括外国人,对国内的印象有点割裂。

    李先生的作品,那是畅销全球,甚至被某些人奉为“圣经”,长盛不衰。

    但是对国内其他文化作品,基本上都难以接受,只有极少数“红色经典”才被追捧,除此之外,一概表示拒绝。

    电影、小说,包括音乐,都是如此。

    80年代初,广州某唱片公司录制了一张唱片,里面都是在国内传唱极广的歌曲,送到香港发行,结果无人问津,甚至被批评“落后”,还不如听粤剧。

    现实就是如此,所以陈凡根本就没想过,占老舅的便宜,把自己的作品送去美国出版。

    那纯粹是自取其辱。

    当然,不是说不能借用这个资源,只不过要换其他作品而已。

    短暂的沉默后,周正东抬起头问道,“听你的话,对美国图书市场似乎也有不少了解?”

    陈凡笑道,“还好吧,其实国内一直都有专门的部门在关注海外文化市场,许多在美国畅销的作品,也有买回来作为参考,其中不少书我都看过,所以了解一点。”

    周正东立刻说道,“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书在美国最受欢迎?”

    陈凡笑了笑,说道,“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种类,一本书是否能够畅销,要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看。

    比如说,据我了解,整个70年代,美国都在‘大滞涨’,老百姓收入减少,没钱去消费,按照之前经济学家的理论规律,这时候市面上的物价也会相应地降低,至少以美国人的历史经验来看基本都是这样。

    但是恰恰相反,物价不仅没有降低,还在持续暴涨。

    在此之前,新出生的美国人都被父辈告知,只要足够勤奋、忠贞、安分,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美国梦’会承载每一个人的梦想。

    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巴掌。

    所以这种背景下,表达迷茫、反思、质疑,乃至于宣泄、破坏这样的作品,会非常受欢迎。”

    听到这话,周亚丽立刻脱口而出,“教父?!”

    陈凡则转头看了看她,“什么教父?”

    教父他当然知道,69年小说出版,一经上市便风靡全美,随后于72年被改编成电影。

    对,就是抱着一只猫说“你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教父”的那个。

    可现在他只能装作不知道。

    因为这本书并不在外文资料的采购清单上,这本描述“黑手党”、“仇杀”、“民间疾苦”的书,属于彻彻底底的“糟粕”,必须弃之如敝履,还要吐三口唾沫。

    其实在陈凡看来,这本书就该引进来,让广大群众看看,美国人民是如何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省得一些人总以为国外就是天堂,成天到晚的想润出去当四等人。

    周亚丽见他不知道,便简单解释,“就是一部讲述复仇的电影,在美国很受欢迎,剧情跟你说的破坏差不多。”

    陈凡“哦”了一声,便不说话了,继续开他的车。

    这时车子已经开出省城,行驶在国道上,后面跟着的轿车不得不鸣笛,提醒陈凡不要开太快,他们跟不上啊。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594783/1111055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