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季汉大司马最新更新 > 第657章 教子之事

第657章 教子之事


夜幕之时,星光璀璨,空气清凉,

    书堂内,艾香被点燃,青烟袅袅而升起,驱散夏时之蚊虫。

    霍峻头扎木簪,盘腿而坐,持笔而书。为来年北伐的兵马数目进行调配,尤其是如何分配中、东二路兵。

    明岁北伐将兵分三路,西路为陆逊、黄权出兵关中,中路由诸葛亮、文聘出兵荆宛,东路霍峻自统大军。

    据霍峻与众人多月讨论,首先确定下西路军数目。

    因益州兵马负责维护巴蜀秩序,益州仅出兵二万郡兵,余者兵马用于威慑巴蜀蛮夷;梁州人口少些,除了守备汉中外,出兵三万之众;雍州兵经筛选,三万人留下两万人,今兵马尽出。

    西土雍、益、梁三州合计七万兵马,征调二十万农夫,以用于运给军粮。

    中路兵,主要由荆州兵为主,人数在五万众;辅以征调交州兵,加令无当飞军从征,人马各有万人上下,合有七万之多。

    东路兵,以江淮+扬州+江州为主,人数在十万左右;禁军兵马归霍峻调配,合有四、五万之众。二者兵马相加,人数当有十五万之盛。

    以上之人马数目,不单单是南土之兵,更有包括归降大汉的魏军将士。毕竟是役要打回中原,来自中原的魏兵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帮助大汉。

    三路大军人马合计数目在二十九万上下,若将运粮的民夫算上,其人数不下六十万,可谓举国之力北伐。是役若是不成,大汉未来几年恐怕将无力再发起北伐。

    “却不知金陵行台情况如何?”

    霍峻将三路军所涉及的人马安排完,却为东路军的后勤所担忧。东路军出江淮,其兵马人员众多,若粮草一旦照应不及时,影响军中士气事小,粮乏撤军事大。

    想了想,霍峻本欲写信与顾雍询问粮草筹备情况,但为了谨慎而考虑,霍峻写了封他不日将前往金陵的消息,以给顾雍些许时间缓冲。

    在霍峻持笔而书时,忽然听见堂外有什么动静,问道:“屋外何人?”

    “禀家主,公子宴饮而归!”侍从答道。

    “让伯先入书堂一趟,孤有些事叮嘱!”霍峻说道。

    “诺!”

    少顷,霍弋脸色因微醺而泛红,脱鞋而入堂,向霍峻施以礼节。

    看着霍弋酒意上头的模样,霍峻问道:“今夜与何人宴饮?”

    “回大人,今诸葛恪将任江夏太守,邀儿与诸葛诞、诸葛蕃、关兴等人赴宴庆贺!”霍弋答道。

    “诸葛蕃?”

    霍峻微微愣了愣,不曾经想诸葛蕃这么会社交,竟然都混到诸葛恪这一圈子里。

    整理了下思绪,霍峻问道:“诸葛蕃为人如何?”

    霍弋沉吟少许,说道:“诸葛蕃为人有大才,善口舌之变,精通律法之学。刑部尚书郝普盛赞有王佐之才,诸葛诞、潘翥与之交厚,皆以为有济世之能。”

    说着,霍弋言语中带有几分欣赏,说道:“诸葛蕃能舍青州之业而归汉,能谓之有德。今再见其才,儿以为当是我大汉之幸。”

    霍峻眉头大皱,问道:“你与诸葛蕃关系如何?”

    “仅数面之缘,由诸葛诞引见,并无深厚之关系。诸葛蕃入汉以来,所用钱粮皆由诸葛诞供给。”霍弋说道。

    “伯先日后不准与诸葛诞、诸葛蕃有密切交际。”霍峻说道:“今后当减少出府,多入宫侍奉陛下。”

    “为何?”

    霍弋不解问道:“父亲让弋多与诸葛乔相交,当下为何不能与诸葛诞、诸葛蕃二人交际?”

    见儿子不懂,霍峻坦白说道:“诸葛乔品性出众,其才虽不如诸葛恪,但诸葛乔恭谦好学,日后当能有所建树。然诸葛诞、诸葛蕃为今下初降之人,难知二人底细,当下空有诸葛氏之姓,却与葛相并无多少瓜葛,故不可深交之!”

    诸葛诞底细,霍峻算能了解些,属于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最典型之事,即诸葛诞在淮南叛乱上的表现。

    在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时,曾派人联络豫州刺史诸葛诞。诸葛诞因与文钦不睦,不仅斩杀使者,且还襄助司马师平叛。

    之后,诸葛诞却又反对司马昭称帝,联合东吴,占据寿春反叛,最终被司马昭所杀。

    诸葛诞为何起兵之原因,霍峻不得而知。但霍峻却知诸葛诞属于精致利己主义,从他斩杀同僚率部归降,亦能看出几分端倪。

    有反叛记录之人,霍峻以防万一,不敢大用。甚至担心儿子霍弋与他有联络,日后若有发生什么意外之事,霍弋会因牵连而受到惩罚。

    至于诸葛蕃,霍峻更是怀疑他为死间,怎么可能还会让儿子与他交集。

    “但二人有大才~”

    霍弋语气发弱,说道:“往昔大人让弋结交贤人,今仅些许之事而疑之,恐有违初衷!”

    见儿子还有些不懂,霍峻详细解释,说道:“诸葛诞自入汉以来,自诩葛相族弟自居,出入多言家室。此人好功名,降我之时,诛杀同僚,以求幸进。伯先与其岂能深交?”

    “至于诸葛蕃,其人自言父母双亡,茕茕一人,自号诸葛氏之族人,来历不明,安能与其深交?”

    自称父母双亡,家无兄弟姐妹者,这种人不是没有,而是太过稀少。且这种人左右无家眷,也最适合当死间。如果诸葛蕃带家眷南下,霍峻还不会这么多疑!

    霍弋若有所思,问道:“陛下左右无大事,那父亲何故让弋多入宫服侍陛下?”

    霍峻挑了挑眉,说道:“为父已与葛相明言,是役北伐之后,我将卸职荣养,国中朝政之事交由葛相。我帐下兵马将由你兄代掌,而你将为陛下臂膀。兄居外,弟居内,辅佐陛下,暂稳朝事。”

    “及葛相隐退之后,尚书台六部权大,陛下多半会以秘书监制之。伯先久随陛下左右,多半能主秘书监事。”

    以霍峻之身份,真想不顾一切而退隐,那基本是不可能之事。毕竟交接权利需要有过渡时期,霍峻也要确保他身边左右的政治利益,让霍范掌握淮泗兵马,而后让霍弋入秘书监,大概能确保霍氏利益。

    今汉之秘书监地位虽不及魏之中书监,但待诸葛亮退下之后,由刘禅重掌朝权,那么为了限制尚书台,秘书监将会朝中书省发展。而久居秘书监的霍弋将会水涨船高,加行秘书监事。

    霍峻深谙官场多年,有些权利制衡规则,早已是信手拈来。他将用退休,为霍氏换取门楣不坠。当然不涉及更立太子之事,将更能确保霍氏富贵。

    至于诸葛亮隐退之事,在那日霍、葛敞开心扉交谈时,诸葛亮也谈及他的打算,帮南汉顺利迁都之后,代掌几年政事,为刘禅或后继者弄个雏形,他也学霍峻归乡。

    诸葛亮虽与刘禅关系亲密,但实在是君臣有分。霍峻不敢掌权太久,诸葛亮也不想掌权太久,毕竟握着权利入土,那将何等悲哀!

    “秘书监?”

    霍弋迟疑少许,问道:“陛下欲将朝鲜封建与父亲,今为何言退隐之事?”

    “朝鲜?”

    霍峻笑了笑,说道:“封建朝鲜之事,今从无定论,怎能轻信陛下一时之语。且我霍氏封建朝鲜,莫非我霍氏便不入汉室任官?”

    封建朝鲜之事,不言霍峻是否愿意,其中涉及的东西便太多了。如文臣们的反应,爵位体制的变化,封国与大汉有何从属关系。

    给霍峻封土,余者有大功的将领呢?如陆逊、张飞、诸葛亮等具备封疆裂土资格的将领。

    朝鲜除了汉江流域肥沃、气候暖和外,其北部为山地,霍峻封到朝鲜,其余将领总不能也跟着封到朝鲜。朝鲜就那么大,怎么可能容纳的了那么多人!

    当然了,刘禅是否真的愿意封建,那便是另外一回事。

    甚至如霍峻所说,他真的被封到朝鲜,霍氏不可能说不回中央任职,彻底成为域外之封君。

    当下为霍弋所规划的未来,大概是霍峻所能想到比较好的待遇,人总要为两手而打算。

    霍弋酒意微退,拱手而拜道:“大人叮嘱之语,儿不敢忘。如陛下忘却封建朝鲜之语,儿便入领秘书监。然大人远征在外,如立有大功,陛下问儿臣封赏之事,不知儿臣将如何应答?”

    霍峻沉吟良久,说道:“我县公之上,可加领县。如实能还与旧都,陛下欲骤封郡公与为父,则务必推辞不受。”

    说实话霍峻挺眼红郡公这一爵位,不仅比县公好听,所能辖疆域比县公大。然一旦涉及实授领土,那将触碰中原王朝的敏感点。

    郡公不能轻易给,霍峻不敢轻易领取。毕竟以南汉当下之爵制,其将以实授,而非虚封。

    “儿已知之!”

    霍弋拱手而拜,说道:“请大人放心,今后当不与诸葛诞、诸葛蕃有过多之往来。日后若陛下询问相应之事,儿当依父所授之语答之。”

    “嗯!”

    霍峻挥了挥手,说道:“早些洗漱休息,为父不日将至金陵。家中弟妹,你当多多关照。”

    “诺!”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611891/1111046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