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季汉大司马全文小说 > 第6章 大器

第6章 大器


巴酒清洌,初饮甘甜,后酒意上涌,容易使人醉酒。

    霍峻不敢多饮,浅尝一口,谦虚说道:“昔张羡之乱,兵贼为祸乡里,峻惟聚众以御敌,藉乡人之勇破贼,以此得刘荆州之重,授以官职,不敢言善晓兵事。”

    “仲邈所言有假!”

    王粲伸手否认,戳穿霍峻的虚实,笑道:“年前,某因公事南巡,得见仲邈麾下部曲,其骁勇可比蔡南郡帐下精锐。”

    “哦!”王凯好奇问道:“竟有此事?”

    王粲很是坦然,说道:“确有此事,彼时蔡南郡观各部军士行列,仲邈部曲徐行如林,阵容严整;而南郡士卒松散,旌旗混乱,评其为诸部冠军。”

    霍峻则是不卑不亢,实际上他早已经审视过自己。

    在军事上能力上,历史上的霍峻凭借数百人坚守城池,或许能说有天赋,但谈不上出众。真正核心的是,能抓住时机,率百人精锐出城斩杀敌方大将,这便是与众不同。

    打了一辈子仗的刘备也是盛赞自己是国之大将,可见自己的军事能力如何。

    在穿越后,从前世了解的军事知识中,霍峻通过实践,又凭借自己的天赋最早点亮练兵的技能点。

    交谈至今,众人终于知道心高气傲的王粲为何如此推崇霍峻,以霍峻的能力绝对会在未来大放异彩。

    傅巽颇有感触,说道:“仲邈之才,某小瞧也!”

    见识了霍峻的才能,氛围又热切了些许。不过为了进一步考究霍峻的真实才能,伊籍问道:“仲邈善料时局,今益州张鲁、刘璋、赵韪纷争,不知君以为如何?”

    如今除了荆州外,华夏大地乱成一锅粥,益州那边也差不了多少。赵韪占据江州起兵反叛,刘璋派遣东州军将士征讨;张鲁瞧准时机,割据汉中,也反叛刘璋。

    刘璋以一敌二,混乱持续了一段时间,局势陷入焦灼,谁也不敢笃定刘璋能胜。

    霍峻端着酒樽,冷笑说道:“汉中归张鲁,巴蜀归刘璋,赵韪兵败身死,仅是而已。”

    听着霍峻略有蔑视的语气,伊籍有些好奇,问道:“仲邈何以为断?”

    霍峻也不含糊,答道:“刘璋父子治益州已有十余年,刘焉腹含权谋,隔绝蜀道,平贾龙之乱,以定声威;收流亡之民,编为东州军,以为依仗。”

    “传至刘璋手上,刘璋虽是昏暗,胸无大智,但手握东州军士,可为己用。赵韪乃反叛之徒,并无根基,平之甚易。然张鲁之辈,刘璋多是难平也!”霍峻点评说道。

    “仲邈何以笃定刘璋难平张鲁?”王凯有些不服气反问道。

    霍峻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说道:“诸君可观益州后事如何!”

    傅巽与伊籍等人面面相觑,不过有了霍峻之前的表现,他们选择暂时相信了他的言论。

    傅巽问道:“不知仲邈可有治经,亦或是通晓其余之物?”

    霍峻迟疑少许,说道:“峻师从毛润,习学《管子》《商君书》之学,治法家经济之要。毛师随从季长公(马融)习读,董卓乱政之时,毛师漂泊南郡,峻以奉养,故得毛师教导。”

    霍峻在后世时,读经管学科,为了学分辅修过《管子》一书,对于管仲的思想还算了解,站在前人的总结上,霍峻可以说对其中内容了解颇深。

    《商君书》也是知晓其中一些内容,在穿越后精心研读过。配合历史上的政治政策,以及自己在基层的经验,倒是能和他们说上一说。

    至于师公马融的话,设帐授徒,不拘儒者礼节,门人常有数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按马融辈分来说,可以算霍峻爷爷辈,杜撰个师父也是简单。

    傅巽捋着胡须,思索问道:“可是大儒毛亨之后?”

    毛亨,子夏之徒,治学《诗经》,与侄子毛苌并尊为“大小毛公”。《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经过两千年的传承,齐、鲁、韩三家注解的《诗经》消失,后世仅保留下《毛经》。

    后世的《诗经》中的诗句及内容便是根据大小毛公注解为主,霍峻又怎么不知语文里的《诗经》,而大小毛公是西汉早期之人,毛氏在冀州河间,经过数百年的霍霍,毛氏子孙都不知道怎么样了。霍峻没有优渥的出身,只能从师从上下手。

    “傅君博学,毛师乃河间毛氏之后。”霍峻笑道。

    傅巽对霍峻好感倍增,他是关中北地人,马融是关中扶风人。霍峻和马融搭上关系,这就让他有不一样的感觉了。

    傅巽笑道:“习读法家学说,这与机伯、子华之学亦有相同之处。”

    不怎么说话的司马芝,也开口问道:“当下荆州大姓贵宠骄豪,隐匿户籍,赋税不增,不知霍君以为如何?”

    霍峻轻轻一笑,说道:“我若为刘荆州,则命子华出任郡县长官即可,以严令治之。然峻非刘荆州,刘荆州亦非强势之主。”

    “哦?”伊籍问道:“不知仲邈以为刘荆州何如?”

    霍峻笑而不语,对着众人说道:“吃酒,只是吃酒。”

    自己在刘表下面混饭吃,非议刘表,若让别人传到刘表耳朵里,自己也别混了。

    伊籍意识到自己失言,自嘲说道:“某醉也!”

    “哈哈!”

    醉意朦胧的王粲指着霍峻,问道:“公悌兄,今夜详谈下来,不知以为仲邈才干何如?”

    顿了顿,王粲打了个酒嗝,说道:“以某观之,仲邈文武兼备,能识大势,身有经济之才,又怀兵事之能,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若以古人喻之,粲窃以为才可及吴起,但其德性远胜吴子矣。”

    众人闻言,王粲对霍峻的推崇极其惊讶及诧异。吴起可非普通人,别看他口碑差,好色贪财,杀妻证道(注①),惹得无数品德高洁之士抨击。

    但论其功绩而言,吴起的功绩无法被抹除,在军事上“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在政治上“及吴起相悼王,楚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因而王粲将霍峻比作吴起,在众人眼中有过度吹捧的嫌疑。或许霍峻有大才,但以现在来看,霍峻根本比不了吴起。

    要知道吴起可是精通法、儒、兵三家的大才,仕魏文侯,练武卒强军,吊打秦国,收取河西之地;奉楚悼王,变法强楚,兼并南蛮,饮马黄河,威震中原。

    而霍峻不过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说中了几次大事走向,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就被吹成吴起这也太过了。

    伊籍微微皱眉,说道:“仲宣醉也!”

    霍峻接过话缓和气氛,自黑笑道:“仲宣当是酒醉。某若是吴起,恐怕仅有其贪财好色之性。”

    王粲瞥着眼看向霍峻,好像在说老子在吹你,但你这配合也太不靠谱吧!

    就王粲内心而言,由于自己个子矮,长得丑,经常受人嫌弃,他是自卑的。而他自己又有才华,故而自卑又转化成自傲,但苦于才干无人知晓,其内心是孤寂的。

    特别在至交好友士孙瑞的儿子士孙萌北上许昌后,王粲也更加抑郁寡欢。直到麦城相会,孤寂之下能有一位才华出众,不嫌弃自己的长相,平等相待的同龄人,可让王粲开心得紧。

    此次霍峻北上襄阳,王粲也大概猜到他的心思,想出仕荆州,故而帮帮他吹吹牛,提升下知名度。

    谈笑间,众人看向了傅巽。过往傅巽点评的人,几乎都没有水过。

    要知道在历史上傅巽点评过庞统,称其为‘半英雄’;评价裴潜会因‘品行清风亮节’而名扬天下。

    傅巽捋着胡须,审视良久,说道:“仲邈周而不疑,决而不轻,外圆内方,真大器也。”

    霍峻心中一凛,旋即又听傅巽道:“年不过二十,而能聚乡众卫桑梓,能兴货殖治家业,能明刑法利一方,真乃‘大器天成’者,于世当有幸焉?”

    言罢傅巽大笑。席间众人惊疑之间,无不禁声。

    霍峻早已起身,略整仪容后,顿首道:“先生如此抬爱,后生虽不肖,必不敢负先生今日之言!”

    相比于王粲称赞,王凯等人宁可相信傅巽的点评。霍峻比及吴起或许太过,但以他善料时局的能力,‘大器天成’之评倒不为过。

    而面对众人审视的目光,霍峻却是宠辱不惊,淡定自然。

    在政治上,自己有两世的基层治理经验,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凭借自己穿越后变得更加灵活的头脑,不能说当丞相治国,但锻炼数年,官至州郡不成问题。

    两世融合,军政才干叠加,又知晓大势的前提下,经过自我提升,霍峻不认为自己会不如历史上的自己。

    其中自我提升与傅巽说的得遇明主有异曲同工之妙,人有天赋,但才能并不是凭空而生,而是经过长期的锻炼,将天赋变现的东西。

    随着话题的结束,酒桌上的众人渐渐散去。

    夜幕下,霍峻与王粲二人沿着道路,并肩回去。入了襄阳,霍峻暂住在王粲的家中,睡在厢房内。

    屋内,王粲醉醺醺地说道:“仲邈大才,虽通兵事,但不过将数百人之兵,何能统天下雄兵。昔吴起随子夏习儒,得王者之学,我书屋中有诸家兵略,仲邈当深学拜读,当有所得。然若有空闲之时,也可随我学经,通晓儒家学说。”

    王粲初入洛阳时,其少年才学出众,被蔡邕极为赏识。蔡邕曾有言将家中书籍文章,全部送给王粲。在蔡邕死后,王粲也得到多达六千余卷的数车藏书。

    在他的图书之中当有《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尉缭子》等诸家兵书,让霍峻习读,也是有帮助他的目的。

    霍峻颇是感动,握着王粲的手说道:“谢仲宣抬爱,峻不才,当是繁扰!”

    ①吴起杀妻来自于《史记·吴起列传》,但根据战国书《韩非子》等书所言吴起休妻,而非杀妻。

      除了太史公司马迁写吴起杀妻,同期任何的战国史料都表明吴起是休妻,而非杀妻。

        因而合理看待吴起杀(休)妻之事吧!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611896/1111112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