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藏族
白忆昔刚把视频分享至群内,怎料视频还未完:“藏族风俗源头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
“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这一点白清倒能证明,例如他初次来西藏时不了解当地的丧葬习俗,时常困惑。
通常西藏人死后有四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普通人,还有旧社会被践踏欺压剥削的农奴对塔葬是遥不可及的。
白清不懂信仰,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塔葬,但他尊重塔葬,因他无权指手画脚。
除了塔葬外,还有一种叫水葬,当年白清来西藏接触到的第一种葬法就是水葬。他顺河而上,寻找着人烟,却见一小孩的尸体被鱼儿争食,身上明显有疾病留下的痕迹。
那一刻,白清承认他个人对于这种葬法感到不解与厌恶。首先因白清是个汉人,他几乎没有接触过西藏人的精神世界与信仰,第二是因身份为判官,所以对尸体都带有一种尊重。第三是因在汉人的思想传统中,如此对待尸体,甚至可以作为抛尸虐尸的一种。
但水葬就是小孩或因其它疾病而死的人,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
但令白清感到最不解的不是水葬,而是土葬。
在西藏人的传统习俗中,生前做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人几乎一致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这与汉人的思想传统截然相反,不过文化有差异性才能有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文化,白清依旧选择尊重。
四葬中还剩个“天葬”是白清未曾亲眼瞩目过的。
在西藏人的文化习俗传统中也有天堂这一幻想物,“天葬”就是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据白清所了解,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大概在天亮前,可能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可能天葬仪式就开始了。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或许不太好。
这也是白清从未曾目睹过天葬的原因,想了解也只能听口口相传。
西藏人的饮食习惯倒能理解,以青稞等制作的,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如果不是因某些原因,白清一定会试试做糌粑。做糌粑可相对于四季如春、庄周梦等还算简单。
其实说白了糌粑就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糌粑配青稞酒对白清来说就像草原上马奶酒配烤羊,天生的缺一不可,绝配。因此白清还酿过青稞酒,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成,是一种低度酒,青藏男女老少皆喜欢青稞酒。
不过与美人醉、梨花果酒相比,白清更习惯喝美人醉。
不过西藏的民族禁忌也有与与中原的礼仪相似处。例如西藏的习俗中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
室内就座时白清也理解了,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不能东张西望都理解,但脚底朝人就不理解,但尊重。
尽管西藏的许多习俗民族地区特色传统白清都不理解,但对西藏地区人民的印象是非常友好的。
第一次来西藏白清见到的是被压榨剥削的百万农奴苦不堪言,痛嚎的阿姐鼓血腥鼓鸣,人骨笛子日夜泣涕,少数的领主敲骨吸髓,灾难日日。
第二次来西藏时在1951年月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后,一位藏族少女微笑向他奉上长约一米七的白色纱巾。
藏族待客规格中有一种规格最高的礼仪,通常表示对来者的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名为“献哈达”。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哈达的布料颜色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一米五至两米,宽约二十厘米。
虽然献哈达是待客规格中最高的一种,但献哈达中的哈达也分层次,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
在西藏人民眼中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是大地。所以,五彩哈达一般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白清不过有幸得到过白色的哈达,却护了那位藏族少女的一生。
白忆昔看完视频后,沉默关上手机,闭眼假寐。
唉,懒了那么久,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拉入局中。迷惘之时,多在局内,当了悟时,己在局外。她算是半只脚踏进局内了吗?算吧,无能为力改变,又知晓真相。
白忆昔不知道的是,她却误了白清。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827174/1111106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