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秦帝国三十七郡,嬴北埕回兰京。
.......
这一次,嬴北埕说了很多。
他对于大秦,对于秦王政都没有保留。
按照他之前的谋划,嬴北埕的计划是暗藏锋芒,然后一步一步的壮大,然后在秦王政病逝后,起兵夺位。
按照这个谋划,他就不应该出头,当一个隐形人最好。
但,思来想去,嬴北埕终究是放弃了,他做了一个违背自己的决定,那便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纠正大秦的过错。
以秦王政的身体,至少可以坐镇大秦二三十年,这是大秦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能错过。
大秦如今的人口,才三千万出头。
这一点人口,是远远不够的,在嬴北埕看来,大秦人口至少也要达到八九千万,才能完成他心目中的扩张。
........
“廷尉觉得如何?”
嬴北埕说完,笑着看向了李斯。
灌了一口凉茶,李斯沉声,道:“公子之言,有很大的可行之处,但有些,臣一时间未能理解。”
.......
李斯说的很是委婉。
嬴北埕的竹简上,由一些观点,确实是让人深思,也有大用,但是,有些地方太过于空洞。
在李斯看来,不适合当下的大秦。
大秦刚统一华夏,政策制度,要有突破,但要在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冒进。
不管是嬴北埕,还是秦王政其实都清楚李斯的意思,甚至于秦王政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他对于嬴北埕提出的建立忠孝为核心的,治国思想还是很兴趣的。
至于其他的,嬴北埕在天水郡那等苦寒之地搞搞也就算了,他也不会在意,但在大秦,自然是不行的。
看着嬴北埕离去,秦王政开口,道:“对于老六所言,你看着进行,适合我大秦的便可以推行,不适合的便不需要了。”
“诺!”
整个咸阳,一片的忙碌。
只有嬴北埕变得闲暇,站在偏殿之中,嬴北城望着巨大的天下军争图,这个时代,要比后世还要暖和,在河南的,都能生长竹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后世的东北,以及外东北,此刻生活着东胡等异族。
目光流转在地图上,嬴北埕心中对于待在咸阳,彻底的没有了耐心。
他算是看清楚了。
秦王政虽然重视他,但,对于他的策略,并不信任。
以至于,嬴北埕心中多少有些意兴阑珊,就这样,嬴北埕开始在咸阳混日子。
七日后,秦王政举行盛大的登基大典,在博士署那些博士的操持下,气势恢宏。
从这一刻开始,大秦的国号,改为大秦帝国。
而秦王从这一刻便消失了,取而代之,便是始皇帝。
与此同时,始皇帝颁布了大秦始皇帝封赏诏书,对于大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的功臣,进行了封赏。
对于嬴北埕,封少上造爵。
国府官署颁布政令,宣布大秦帝国,推行郡县制度,整个大秦帝国,划分为三十七郡。
嬴北埕看着大秦一天天的变化,不由得莞尔一笑,他写了那么多,始皇帝就选择了建立以法忠孝为核心,辅之仁义礼智信的治国思想,以及大秦的国号以及皇帝名号。
三级的学宫制度被否决,连官绅一体纳粮都没有选择。
同时修改金布律也被否决,只有增加人口的法令伴随着王书下达各郡县。
........
这一日,嬴北埕走进章台宫,朝着始皇帝提出了辞行:“父皇,儿臣在咸阳无事,想前往兰京!”
“不知父皇答应的工匠与十万户人口........”
深深地看了一眼嬴北埕,始皇帝眼中掠过一抹精光,他自然是察觉到,那一日偏殿谈话之后,嬴北埕就开始了混日子。
“答应你的人口与工匠,寡人不会食言。”
始皇帝深深地看了一眼嬴北埕:“你的提议,很不错,但,寡人要为整个大秦考虑!”
“你在天水郡可以为之,但是寡人在大秦不可为之!”
“当下大秦,稳妥为主!”
“儿臣谢父皇教诲!”
对于始皇帝的话,嬴北埕嗤之以鼻,不就是看不起庶人么。
这个时代,是推行官绅一体纳粮最好的时间点,一旦错过,想要再一次推行,付出的代价之大,难以想象。
二十年,足以让天下的世家,地方豪强成长起来。
到时候,想要处理掣肘更多,甚至于,朝臣也会成为一大阻力,始皇帝这是将麻烦,留给了他。
心念电闪,嬴北埕不由得苦笑,人纵然是如何神武,终究是有时代的限制,这是深入灵魂,无法根除的。
.......
“不想待在咸阳了,那就回去吧!”
始皇帝眼中掠过一抹肃然,朝着嬴北埕,道:“在天水郡去实现你的理想吧!”
“寡人在咸阳看着!”
“你要的工匠以及人口,寡人都会给你!”
“甚至,寡人会保证,国府与咸阳不会干涉天水郡的任何事情!”
“儿臣谢父皇!”
没有改变大秦,但是得到了这些承诺,嬴北埕心中还是高兴的,至少这一趟他没有白来。
“父皇保重,儿臣告辞!”
“去吧!”
这一日,嬴北埕带着甲士,离开了咸阳,朝着兰京而去。
站在咸阳城头,望着嬴北埕离去,始皇帝眼底深处,闪过一抹无奈,他认可嬴北埕的才华,但,他不能拿着大秦来冒险。
而天水郡,则是一个最好的试点。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大秦都承受得起。
“陛下,六皇子走远了!”
始皇帝看了一眼赵高,随即开口,道:“传令王绾与李斯,从山东各地迁徙十万户,送到兰京。”
“将隐宫的一半,送往兰京,交给老六!”
“诺!”
这一道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但,这一抹震动来的快,也去的快,虽然始皇帝很大方,但,群臣都认为这是始皇帝对于嬴北埕的补偿。
毕竟,一个立下战功的儿子,被送往了苦寒之地。
他也因为这一点,满朝文武,对于这事上,没有人敢多言,哪怕是以昌文君为首的楚系,也在这种事上保持了沉默。
.......
(https://www.baishulou8.net/xs/4525455/1441778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